《洞庭秋思》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洞庭秋思》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通过对“木叶”、“灵均”、“芳馨”、“萧艾”、“摇落”和“大招篇”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富含哲理的意境。
“木叶已萧瑟”,开篇即以“木叶”这一意象,渲染出秋日的萧瑟景象,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灵均去国年”,这里借用了屈原(字灵均)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怀念,同时也暗含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芳馨化萧艾”,将“芳馨”与“萧艾”对比,前者象征美好与高洁,后者则代表低俗与衰败,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高尚品质逐渐被世俗风气侵蚀的忧虑。“摇落大招篇”,“摇落”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秋风中万物凋零的景象,“大招篇”则可能指屈原的《招魂》,此处借以表达对逝去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呼唤,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以及理想世界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