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赵太守叔鸣入觐》
《送赵太守叔鸣入觐》全文
明 / 潘希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别筵(bié yán)的意思:指离开宴席或宴会,表示告别或离别。

登仙(dēng xiān)的意思:指人能够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象征着修炼成仙。

放浪(fàng làng)的意思:形容人行为放荡不羁,不受拘束。

击壤(jī rǎng)的意思:指打破土壤,比喻有力的言辞或行动能够震动人心,引起共鸣。

江湖(jiāng hú)的意思:指社会上的浮动人员、游离人士,也指江湖中的各种事物和活动。

九重(jiǔ zhòng)的意思:形容层次或境界非常高。

民瘼(mín mò)的意思:指民众生活困苦、贫困潦倒。

倾盖(qīng gài)的意思:指倾斜、翻倒。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三阳(sān yáng)的意思:指阳气充足、健康强盛。

天颜(tiān yán)的意思:指人的面容、神态,也指人的名誉、声誉。

万年(wàn nián)的意思:长时间,永远。

望断(wàng duàn)的意思:形容期望非常迫切,但无法达到,心情极度失望。

五马(wǔ mǎ)的意思:指五匹马,比喻力量强大、威势非凡。

无聊(wú liáo)的意思:指事物乏味、无趣,缺乏刺激或兴趣。

无何(wú hé)的意思:没有什么

行尘(xíng chén)的意思:行走的尘土,比喻人的行动、事业或声誉等。

旬宣(xún xuān)的意思:指谣言传播迅速,声势浩大。

有喜(yǒu xǐ)的意思:表示有喜事发生,指喜庆、快乐的场合。

迂拙(yū zhuō)的意思:形容行动笨拙、不灵活。

咫尺(zhǐ chǐ)的意思:指距离非常近,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的距离极短。

鉴赏

这首明代潘希曾的《送赵太守叔鸣入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赵太守即将入朝拜见天子的恭贺与期待之情。首句“倾盖无何又别筵”,描绘了两人短暂相聚后又要分别的场景,显得情谊深厚,相聚时光宝贵。次句“行尘望断似登仙”,通过比喻,写出赵太守此行犹如仙人升天般令人瞩目和崇敬。

“九重日月三阳近”中的“九重”象征皇宫的深邃,“三阳”指帝王的恩泽,暗示赵太守接近皇权中心,将受到皇帝的重视。“万里朝宗五马先”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地位显赫,出行时前导的仪仗威严。

“有喜天颜瞻咫尺”表达出对赵太守能近距离见到皇帝的喜悦,同时暗含对其仕途前景的祝福。“无聊民瘼赖旬宣”则表达了百姓期盼赵太守能及时传达皇上的关怀,解决民间疾苦的愿望。

最后两句“江湖放浪仍迂拙,击壤遥陪祝万年”,诗人自谦为“江湖放浪”、“迂拙”,但仍愿以百姓之心遥祝赵太守仕途顺利,国泰民安,祝愿他长寿万年。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赞赏,又有对民生的关注,体现了送别诗的传统风貌。

作者介绍

潘希曾
朝代:明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挽正字南仲四首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