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冬盐步江上作·其三》
《初冬盐步江上作·其三》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人家不见,总在荔枝洲。

蟋蟀那知暮,芙蓉自作秋。

山随苍树出,水逐白云流。

渔父无心者,芦花使白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白头(bái tóu)的意思:指人到老年时头发变白,也用来形容夫妻恩爱长久。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芙蓉(fú róng)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貌美。

荔枝(lì zhī)的意思:指事物的内外不相称、不协调,形容事物的外表与内在状况不一致。

芦花(lú huā)的意思:芦花是指芦苇开花的样子,比喻人的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人家(rén jiɑ)的意思:人家指别人或他人,多用于指代对方的家庭、身份或情况。

无心(wú xīn)的意思:没有心思或意愿去做某事

蟋蟀(xī shuài)的意思:比喻人在逆境中仍能保持坚强、顽强的精神。

渔父(yú fǔ)的意思:渔夫、渔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冬时节盐步江上的景象,充满了静谧与深邃的意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循环。

首联“人家全不见,总在荔枝洲”,开篇即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隐匿于自然之中的氛围。荔枝洲,既是地理的具体地点,也是诗人内心向往的宁静之所。这里的人家,仿佛被时间遗忘,隐匿于葱郁的荔枝林中,与外界隔绝,呈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

颔联“蟋蟀那知暮,芙蓉自作秋”,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界的生命状态与人类的情感体验相对照。蟋蟀不知日暮,仍在忙碌地鸣叫,象征着自然界的生生不息;而芙蓉独自绽放,渲染出秋天的韵味,展现出自然界的独立与美丽。这两句诗,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暗示了即使在变幻莫测的自然中,生命依然有着其独特的节奏与韵律。

颈联“山随苍树出,水逐白云流”,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的意境。山峦随着苍翠的树木显现出来,水则随着白云的流动而流淌,这种动态与静态的结合,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山与水,苍树与白云,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

尾联“渔父无心者,芦花使白头”,以渔父的形象作为收束,表达了对自由与淡泊生活的向往。渔父,作为隐士的象征,无心于世事纷扰,只与自然为伴,芦花的白头,既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也是对简单生活态度的赞美。这一联诗,不仅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也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冬江上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由与淡泊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奉酬刘侍郎

几回新秋影,壁满蟾又缺。

镜破似倾台,轮斜同覆辙。

虽分上林桂,还照沧洲雪。

暂伴憔悴人,归华耿不灭。

(0)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其十竹间路

暗归草堂静,半入花园去。

有时载酒来,不与清风遇。

(0)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其十八石莲花

幽石生芙蓉,百花惭美色。

远笑越溪女,闻芳不可识。

(0)

奉和张荆州巡农晚望

太清霁云雷,阳春陶物象。

明牧行春令,仁风助升长。

时和俗勤业,播殖农厥壤。

阴阴桑陌连,漠漠水田广。

郡中忽无事,方外还独往。

日暮驻归轩,湖山有佳赏。

宣城传逸韵,千载谁此响。

(0)

山斋读书寄时校书杜叟

日爱蘅茅下,闲观山海图。

幽人自守朴,穷谷也名愚。

倒岭和溪雨,新泉到户枢。

丛兰齐稚子,蟠木老潜夫。

忆戴差过剡,游仙惯入壶。

濠梁时一访,庄叟亦吾徒。

(0)

题杜舍人林亭

来访龙楼客,时逢酒瓮新。

花齐云入幕,苔径竹迎人。

鹊喜娇迟日,莺啼惜暮春。

不须耽小隐,南院在平津。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