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侯东南秀,睹此心欲折。
分教南剑州,意在补亡缺。
孰能与之齐,共此岁寒节。
曾鲁颜不愚,亦岂有优劣。
《会稽石道叟教授南剑兵火抢攘之馀兴治郡学尺椽片瓦皆其所自经营也未期月而学成远近赖之又祠前辈贤者以风励多士使游其间者望之而心化由是而入尧舜之道不难也古之教者盖多术矣五帝宪三王有乞言宪贤于乞言也道叟知之矣吕本中为作诗叙本末云》【宋·吕本中】圣远道则微,世久学欲绝。区区续微言,未易胜邪说。石侯东南秀,睹此心欲折。分教南剑州,意在补亡缺。欻令兵火后,复见俎豆设。庙貌甚尊严,上下有区别。先生默无语,风化动闽粤。斯文自明白,如仰见日月。坐令穿凿误,不待汤沃雪。不知旁祠谁,今代古豪杰。孰能与之齐,共此岁寒节。入门日在望,未返意已竭。由来正心术,不在费颊舌。乃知薰陶功,自与闻见别。曾鲁颜不愚,亦岂有优劣。此理倘可求,万古同一辙。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5067c6c1afa6d88607.html
兵火(bī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的火焰,也指战火、兵戈之间的战争状态。
不在(bù zài)的意思:不在表示不在某个地方或不参与某个活动。
不待(bù dài)的意思:不等待,不耐烦
穿凿(chuān záo)的意思:指为了证明或辩解自己的观点而刻意曲解事实或引用不恰当的例证。
东南(dōng nán)的意思:指东南方向。
风化(fēng huà)的意思:指人的品德、行为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坏,失去原有的纯洁和正直。
寒节(hán jié)的意思:形容天气寒冷的时候。
豪杰(háo jié)的意思:指具有勇敢、英勇、豪迈气概的人。
火后(huǒ hòu)的意思:指火灾过后,一片狼藉的景象,也比喻战争或灾难过后的残垣断壁。
颊舌(jiá shé)的意思:指人们言语中的讽刺、嘲笑、批评等尖锐的言辞。
今代(jīn dài)的意思:指现在这个时代,表示当前的时代或时期。
庙貌(miào mào)的意思:指外表装饰华丽,但内在却空虚无物的现象。
闽粤(mǐn yuè)的意思:指福建和广东两个地方。
明白(míng bɑi)的意思:理解清楚,明了事理或道理。
区区(qū qū)的意思:微小、不起眼的样子
区别(qū bié)的意思:辨别不同之处、对比差异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入门(rù mén)的意思:指初学者刚开始学习某个领域或技能的阶段。
上下(shàng xià)的意思:上下表示范围或顺序,上指高处、前者或前侧,下指低处、后者或后侧。
胜邪(shèng xié)的意思:战胜邪恶,克服困难
斯文(sī wen)的意思:文雅有礼貌,举止得体。
岁寒(suì hán)的意思:岁寒指的是寒冷的冬天。在冬季,寒冷的天气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困苦。
同一(tóng yī)的意思:相同或一致
万古(wàn gǔ)的意思:指永远、永久、万世不变。
亡缺(wáng quē)的意思:指失去了重要的东西或者某种不可或缺的事物。
微言(wēi yán)的意思:微小的言辞,指言辞短小而深刻。
未易(wèi yì)的意思:指事物未经改变或未经易变,保持原状。
闻见(wén jiàn)的意思:指听到或知道消息、传闻。
沃雪(wò xuě)的意思:形容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无语(wú yǔ)的意思:没有话可说,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邪说(xié shuō)的意思:指错误的言论或观点。
心术(xīn shù)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内心思想、意图和计谋。
薰陶(xūn táo)的意思:指受到良好的影响、熏陶。
一辙(yī zhé)的意思:指相同的方法、道理或结果。
优劣(yōu liè)的意思:指好坏、优劣、优点和缺点。
由来(yóu lái)的意思:指事物的起源或由来的来历。
欲绝(yù jué)的意思:非常想要,极度渴望
与闻(yù wén)的意思:从传闻中得知,没有亲眼目睹
远道(yuǎn dào)的意思:远远的路程。
在望(zài wàng)的意思:指事物即将到来或即将实现。
则微(zé wēi)的意思:微小的变化或细微的差别。
正心(zhèng xīn)的意思:指心地纯正,思想正直,不偏不倚。
自明(zì míng)的意思:自然明白,不需要解释或说明。
俎豆(zǔ dòu)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时摆放在祭坛上的肉食和豆子,比喻人们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争斗。
尊严(zūn yán)的意思:指个人或集体的高尚品质和自尊心。
坐令(zuò lìng)的意思: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坐而不动却能使对方遵从自己的命令。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本中对石道叟教授在南剑州重建学府并弘扬文化之举的赞颂。诗中表达了对石道叟在战乱之后,独自一人努力恢复教育事业的敬佩之情。
诗的开头提到“圣远道则微,世久学欲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的忽视和文化的衰落。接着,诗人赞扬石道叟“分教南剑州,意在补亡缺”,在兵火之后,他决心重建学府,填补了文化传承的空白。
“欻令兵火后,复见俎豆设”描绘了在战火后的废墟中,石道叟重新设立了祭祀仪式,象征着文化的重生。庙貌的尊严和上下有序的布局,体现了他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文化的尊重。
“先生默无语,风化动闽粤”表明石道叟虽未言语,但其行为已经影响了福建和广东地区,促进了当地的文化风气。诗人认为石道叟的贡献如同仰望日月般明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斯文自明白,如仰见日月”进一步强调了石道叟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他通过自己的行动纠正了过去的错误理解,使得人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真正的文化价值。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石道叟的敬仰之情,认为他的贡献如同熏陶之功,与日常的见闻有所不同。他不仅影响了周围的人,还激励了许多士人,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感化。
整首诗通过对石道叟事迹的描述,展现了其在文化传承和教育事业上的卓越贡献,以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诗中充满了对石道叟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文化传承和教育事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