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罢朝(bà cháo)的意思:停止上朝,不再去朝廷工作
参礼(cān lǐ)的意思:参加宴会或仪式。
朝参(zhāo cān)的意思:指朝廷官员上朝参拜皇帝。也用来形容恭敬地拜见长辈或上级。
高天(gāo tiān)的意思:指极高的天空,也用来表示极高的位置或程度。
矫首(jiǎo shǒu)的意思:矫正颈项,形容人的态度高傲自大。
借箸(jiè zhù)的意思:指借用他人的筷子,比喻依赖他人的力量或才能。
经济(jīng jì)的意思:指社会物质生产、分配、交换以及消费等方面的活动和规律。
贫室(pín shì)的意思:指贫穷的房屋或住所。
磬悬(qìng xuán)的意思:磬悬是一个形容词,意指事情或情况非常危险,就像悬在磬上一样。形容局势紧张或危险,一触即发。
无经(wú jīng)的意思:没有经验或没有经历过某种事情。
优游(yōu yóu)的意思:优游指的是舒适自在地游玩、闲逛的意思。
自逸(zì yì)的意思:自由自在地逍遥快乐。
- 鉴赏
这首诗名为《感事(其三)》,是明代诗人屠本畯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首句“忆罢朝参礼,优游已四年”,诗人回忆起过去参加朝会的情景,感叹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年。这里的“朝参礼”指的是古代官员在朝廷上参与的例行仪式,象征着官场的日常活动。而“优游”一词则暗示了诗人在这段时间内或许过着相对悠闲的生活状态,但这种表面的平静并不能掩盖内心的波澜。
接下来的“我皇非自逸,借箸每难前”,诗人转向对君主的担忧。他指出尽管君主并非自我放纵,但面对国家大事时却常常感到难以决断。这里的“借箸”是一个典故,原指汉高祖刘邦与张良讨论国事时,张良以手杖为筹策,比喻君主在决策时需要借助臣下的智慧。这句话反映了君主在处理国家大事时面临的困难和压力。
“卒悍竿旗揭,民贫室磬悬”两句,诗人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民生的困苦。这里“卒悍”可能是指士兵或民众的暴动,“竿旗揭”形容他们举着旗帜,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情绪。“民贫室磬悬”则是说百姓生活贫困,甚至到了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无法保障的地步。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凄凉景象。
最后,“恨无经济术,矫首问高天”表达了诗人对解决当前困境无能为力的无奈和对上天的求助。他认为自己缺乏有效的治国之策,只能仰望苍天,寄希望于超自然的力量来改变现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体现了其作为士大夫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