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来(bù lái)的意思:不来表示不到、不来参加或不来实现某种行动或结果。
侧身(cè shēn)的意思:侧身指的是身体稍微倾斜或转动。
登台(dēng tái)的意思:指上台演出或发表演说。
丁年(dīng nián)的意思:指人的年龄在十三岁至十八岁之间的青少年阶段。
公朝(gōng cháo)的意思:公朝是指君主或者皇帝的官方朝会,也可以泛指官员们的集会。
极望(jí wàng)的意思:非常渴望、十分期望
甲第(jiǎ dì)的意思:指官员的宅第或住宅。
南极(nán jí)的意思:极其寒冷的地方,比喻极度寒冷的环境或极端的困难境地。
遣使(qiǎn shǐ)的意思:派遣使者或代表去执行某项任务或传达某个意图。
日日(rì rì)的意思:每天都
三台(sān tái)的意思:三个台子,指三个重要的地方或角色。
丞相(chéng xiàng)的意思:指古代官职,丞相是宰相的别称,为君主辅佐国政的高级官员。也用来比喻辅佐君主的得力助手或重要顾问。
圣主(shèng zhǔ)的意思:指具有崇高圣洁的统治者或领导者。
投迹(tóu jì)的意思:指人们离开原来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安家落户。
微臣(wēi chén)的意思:微不足道的官员。形容地位低微、权力小。
渊才(yuān cái)的意思:指深厚的才能和广博的知识。
- 翻译
- 每天都在江边眺望,等待着来自越地和吴地的船只。
我投身于东巴之地,远离家乡万里,只能在南边的高台上遥望京城。
朝廷派遣使者,年轻有为的人前往,丞相的恩惠如同打开豪门大门。
君主得到贤才就像赞歌般欢欣,而我这微臣却愧才不足,无法与子渊这样的贤才相比。
- 注释
- 江边:江畔。
日日:每日。
强:尽力。
登台:登高眺望。
越柁:越地的船只。
吴樯:吴地的船只。
久:长时间。
来:到来。
投迹:投身。
东巴:指东巴文化区域。
万里:极远的地方。
侧身:斜倚身体。
南极:南方的最高点。
三台:可能指朝廷或重要官署。
公朝:朝廷。
遣使:派遣使者。
丁年:壮年。
丞相:高级官员。
疏恩:广施恩惠。
甲第:豪门大宅。
圣主:英明的君主。
贤:贤能。
作颂:赞美诗。
微臣:谦称自己为微小的臣子。
子渊才:子渊,人名,这里借指非常有才华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公溯的《江边(其二)》,表达了诗人长期滞留江边,期待着与故乡亲友的音信以及朝廷的召唤。首句“江边日日强登台”描绘了诗人频繁登高远眺的场景,透露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次句“越柁吴樯久不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远方船只的期盼,暗示着归期未定。
“投迹东巴留万里”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漂泊异乡的境况,万里之遥的距离更显思乡之情深。“侧身南极望三台”则借南极的方位象征朝廷的方向,表达对朝廷的忠诚和对仕途的向往。
“公朝遣使丁年去,丞相疏恩甲第开”写到朝廷派遣使者,预示着可能有新的任命或恩典,而丞相的恩惠如同打开家门,给人以希望。“圣主得贤如作颂”赞美君主能识人善任,犹如歌颂般令人欣喜。
最后两句“微臣愧乏子渊才”,诗人自谦才不足,未能如孔丘弟子子渊般才华出众,流露出对自己能力的反思和对朝廷期望的诚挚。整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刻,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仕途的执着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人归山
相逢唯道在,谁不共知贫。
归路分残雨,停舟别故人。
霜明松岭晓,花暗竹房春。
亦有栖闲意,何年可寄身。
访寂上人不遇
何处寻云暂废禅,客来还寄草堂眠。
桂寒自落翻经案,石冷空消洗钵泉。
炉里尚飘残玉篆,龛中仍锁小金仙。
须将二百签回去,得得支公恐隔年。
寄王质夫
忆始识君时,爱君世缘薄。
我亦吏王畿,不为名利著。
春寻仙游洞,秋上云居阁。
楼观水潺潺,龙潭花漠漠。
吟诗石上坐,引酒泉边酌。
因话出处心,心期老岩壑。
忽从风雨别,遂被簪缨缚。
君作出山云,我为入笼鹤。
笼深鹤残悴,山远云飘泊。
去处虽不同,同负平生约。
今来各何在,老去随所托。
我守巴南城,君佐征西幕。
年颜渐衰飒,生计仍萧索。
方含去国愁,且羡从军乐。
旧游疑是梦,往事思如昨。
相忆春又深,故山花正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