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怀肯随动,幽鸟徒轻噪。
无水定无源,有烟必有灶。
这首诗以自述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高”与“低”的对立统一,以及“水”与“烟”的自然现象,寓意人生的起伏和因果报应。
首句“目述自高吟,自高非倨傲”,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开始叙述,表明自己站在高处吟诵,但这并非出于傲慢,而是内心的坦荡和自信。接着,“高怀肯随动,幽鸟徒轻噪”两句,通过“高”与“低”的对比,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喧嚣之间的关系。即使外界如幽鸟般轻声嘈杂,内心的高远情怀也不会被轻易动摇。
“无水定无源,有烟必有灶”这两句,运用自然界的规律来比喻人生的因果关系。没有源头的水无法流淌,没有灶火的烟无法升起,以此说明一切事物都有其根源和必然性,强调了行动与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
最后,“天堂并地狱,自作还自报”两句,将人生的境遇比作天堂与地狱,指出每个人的行为和选择最终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不仅是对因果律的肯定,也是对个人道德行为的深刻反思,鼓励人们通过善行积累福报,避免恶行招致苦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道德责任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宇宙真理和人生智慧的追求。
城南车骑晓骎骎,欲去重留酒屡斟。
惜尔浪浪辞我泪,感予切切恋亲心。
庭闱最乐无妨学,风月馀闲岂废吟。
别后不忧书信少,但闻为善是嘉音。
红缨悬翠葆。渐金铃枝深,瑶阶花少。
万颗燕支,赠旧情、争奈弄珠人老。
扇底清歌,还记得、樊姬娇小。
几度相思,红豆都销,碧丝空袅。芳意荼开早。
正夜色瑛盘,素蟾低照。
荐笋同时,叹故园春事,已无多了。
赠满筠笼,偏暗触、天涯怀抱。
谩想青衣初见,花阴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