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峻双旌驻,桥横一水长。
冻舟真欲住,低雁正成行。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之景的诗作,语言朴实而富有画面感。开篇“岸峻双旌驻,桥横一水长”,勾勒出一幅雄险的边塞图景,其中“岸峻”两字生动地展现了边关的地形特点,而“双旌驻”则暗示着军事防御的严密,“桥横一水长”则是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给人以静谧而深远之感。
接着,“冻舟真欲住,低雁正成行”,诗人通过冻舟与低飞的雁相映衬,表达了自己内心对于归乡的渴望。这里“冻舟”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蕴含着诗人对静谧生活的向往,而“低雁正成行”则显现出一种动与静结合的情感表达。
中间两句“发发天含籁,棱棱野雨霜”,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边塞的严寒气候。其中,“发发”一词形容声音,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声音,而“天含籁”则是对冰冻大地的一种拟人化表达;“棱棱野雨霜”则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边塞的寒冷与萧瑟。
末尾,“停骖重回首,直北是吾乡”,诗人的内心世界得到了释放。这里“停骖重回首”表达了诗人在驻守之地对故乡的无限眷恋,而“直北是吾乡”则直接而明确地指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家乡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与自然氛围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在边关驻守时的孤独、寂寞以及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诗中多用拟声词和形容词,如“发发”、“棱棱”,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幅画面之中,感受到边塞的萧瑟与寒冷,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温暖情感。
少年时节,见皇州灯火,衣冠朝市。
天汉桥边瞻凤辇,帘幕千家垂地。
人似神仙,身游佛国,谪堕红尘里。
如今憔悴,渐无往岁欢味。
此夜帝里喧传,太平祥瑞,有街头人醉。
更值端门新又起,楼阙千兵严卫。
朝野多欢,边庭初静,歌舞方腾沸。
良宵好景,异时多少遗事。
颓玉成山,倾江作酒,醉来莫问升沈。
少年狂怪,应笑老婆心。
也会东涂西抹,行穿过、柳陌花阴。
诚何用,腰龟左顾,犹待铸黄金。
如今。
回首处,青楼缥缈,朱箔重深。
叹江海飘零,离恨难禁。
好在铜梁玉垒,将车骑、他日重临。
归来看,文君未老,相对抚鸣琴。
宿雨初收,晚风微度,万家帘卷青烟。
暗尘随马,人物似神仙。
试问天公借月,天须放、明月教圆。
应移下,广寒宫殿,灯火接星躔。
卢川。
元古郡,当时太守,宾从俱贤。
到如今井邑,歌吹喧阗。
花下红妆卖酒,时相遇、曲水桥边。
谁知道,山城父老,重见中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