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何存不测,其乡孰能知。
收之付野草,山茨敛吾居。
宇宙非穷大,山茨岂云细。
身心非以形,随寓靡有异。
达者舍此谁,若将终身茨。
山固屹不移,茨敝当再覆。
此屋虽似卑,谁识最高致。
《留忠斋山茨》【宋·包恢】身何止不获,其背谁得窥。心何存不测,其乡孰能知。身心尚无迹,屋庐更何即。变动元不居,问君欲奚适。放之弥太虚,宇宙总我庐。收之付野草,山茨敛吾居。宇宙非穷大,山茨岂云细。身心非以形,随寓靡有异。此道淡不厌,淡中味何穷。万物孰能动,真乐此室中。或疑天下儒,久游蓬莱岛。岂伊素草茅,但以盖茅好。达者舍此谁,若将终身茨。仁宅本同归,问舍非自私。宇宙浩如许,藏用如谨独。山固屹不移,茨敝当再覆。覆可久自娱,庭草听自如。茅茨或不剪,古圣兴不殊。乐山见仁人,如茨看荣贵。此屋虽似卑,谁识最高致。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5367c6bbdabe488553.html
变动(biàn dòng)的意思:指事物变化多端,不稳定或无法预测。
不厌(bù yàn)的意思:不感到厌烦,不厌倦。
不殊(bù shū)的意思:没有区别,没有差异
不居(bù jū)的意思:不停留、不久留、不停宿
不获(bù huò)的意思:不得到,没有收获
不测(bù cè)的意思:意外的事情或突发事件
藏用(cáng yòng)的意思:隐藏和使用
草茅(cǎo máo)的意思:指草木丛生的地方,比喻草木繁茂、蓬勃发展的景象。
高致(gāo zhì)的意思:形容态度端正、精神饱满、精力充沛。
何止(hé zhǐ)的意思:不仅仅是,远远超过
何穷(hé qióng)的意思:本指没有穷尽的事物,也用来形容人的才能、智慧等没有极限。
或疑(huò yí)的意思:表示犹豫、疑虑,不确定或怀疑的心情。
谨独(jǐn dú)的意思:谨慎独立,形容人做事慎重,不依赖他人。
久游(jiǔ yóu)的意思:长时间旅游、长时间游玩
乐山(lè shān)的意思:形容心情愉快,心境宽广。
茅茨(máo cí)的意思:茅茨是一个形容词,表示住所简陋、破旧不堪。
能动(néng dòng)的意思:能够积极主动地行动或表现出活力和创造力。
蓬莱(péng lái)的意思:指令人向往的美好乐园或理想境地。
岂伊(qǐ yī)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或结果的否定和不屑。
仁人(rén rén)的意思:指有仁慈之心的人,善良、宽厚、怜悯他人的人。
荣贵(róng guì)的意思:指荣誉地位高贵而有价值。
如许(rú xǔ)的意思:如此,这样
如茨(rú cí)的意思:形容事物纷杂杂乱,无法辨别。
身心(shēn xīn)的意思:指言行一致,身体和心灵都积极地付诸实践。
室中(shì zhōng)的意思:指在室内、密闭的空间中。
太虚(tài xū)的意思:指虚幻、空幻的样子或状态。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同归(tóng guī)的意思:指多个人或多个事物最终走向同一个结局或归宿。
万物(wàn wù)的意思:指世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物、事、理等。
屋庐(wū lú)的意思:指简陋的住所或简单的房屋。
无迹(wú jì)的意思:没有留下痕迹,没有迹象可寻。
奚适(xī shì)的意思:指人们对某些事物的喜好和态度因人而异。
心尚(xīn shàng)的意思:指人们追求的心理状态或价值观念。
野草(yě cǎo)的意思:野生的草,比喻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没有名声的人。
宇宙(yǔ zhòu)的意思:形容某人或某物在某个领域内无人能及、无与伦比。
终身(zhōng shēn)的意思:一生、终生
自娱(zì yú)的意思:自己娱乐自己,自我消遣
自私(zì sī)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
自如(zì rú)的意思:自如指事物自然无拘束、自由自在的状态或行为。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词人包恢所作,名为《留忠斋山茨》。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隐居生活情趣和哲理的诗歌。
诗中的“身何止不获,其背谁得窥”表现了作者对于外界的疏离与自我保护的态度,通过身体不可触及、背影难以窥视来比喻自己心灵世界的封闭。紧接着,“心何存不测,其乡孰能知”则表达了内心世界的复杂和深邃,不为外人所理解。
“身心尚无迹,屋庐更何即”进一步强调了作者与世俗生活的脱节,身体和心灵都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对于物质的住所也持有超然的态度。随后,“变动元不居,问君欲奚适”则是在询问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究竟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位置。
“放之弥太虚,宇宙总我庐”表达了作者对于空间的无限扩张和对宇宙的包容性有着深刻的体会。接着,“收之付野草,山茨敛吾居”则是将这种包容性的生活理念具体化为隐居于自然之中的生存方式。
“宇宙非穷大,山茨岂云细”强调了宇宙的广阔和山林的深邃,并非普通所能理解。紧接着,“身心非以形,随寓靡有异”则是表达作者对于物质形式与精神世界的区分,以及在隐居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平静。
“此道淡不厌,淡中味何穷”展示了诗人对这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的喜爱和赞赏。随后,“万物孰能动,真乐此室中”则是表达了在这样的隐居生活中所体验到的真正快乐。
“或疑天下儒,久游蓬莱岛”可能是在暗示对于外界的疑惑,同时也对长期地游历于理想之地——蓬莱仙岛有着向往。紧接着,“岂伊素草茅,但以盖茅好”则是表达了即便是在简单的生活环境中,也能找到满足和喜悦。
“达者舍此谁,若将终身茨”可能是在询问那些通达之人是否愿意放弃这种隐居生活,而选择在山林之间度过一生。随后,“仁宅本同归,问舍非自私”则是强调了这种选择并非出于自私,而是一种回归自然、与宇宙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
“宇宙浩如许,藏用如谨独”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之大和个人所能发挥作用之间关系的思考,同时也强调了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谨慎和独立。紧接着,“山固屹不移,茨敝当再覆”则是在描述山川的坚实与自然界的循环。
“覆可久自娱,庭草听自如”展示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所体验到的长久快乐,以及对周遭环境的顺其自然。随后,“茅茨或不剪,古圣兴不殊”则是表达了即便是在简单、未经修整的生活环境中,也能与古代圣贤一样地享受生命之美。
最后,“乐山见仁人,如茨看荣贵”则是将对山林的喜爱比作对仁德之人的尊敬,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比作对荣华富贵的追求。诗歌以“此屋虽似卑,谁识最高致”作为结尾,表达了即便是在外人眼中看似简陋的住所,也可能蕴含着最为高远和深邃的人生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宇宙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