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日当秋暗,蛮花近腊开。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寄 卢 式 唐 /项 斯 到 处 久 南 望 ,未 知 何 日 回 。寄 书 频 到 海 ,得 梦 忽 闻 雷 。岭 日 当 秋 暗 ,蛮 花 近 腊 开 。白 身 居 瘴 疠 ,谁 不 惜 君 才 。
- 翻译
- 长久以来在南方遥望故乡,不知何时才能回归。
频繁地寄信到海边,却在梦中忽然听到雷声。
山岭上的阳光在秋季显得格外昏暗,边地的花朵临近岁末依然盛开。
身处疾病肆虐之地,又有谁能不惋惜你的才华呢。
- 注释
- 久:长时间。
南望:向南眺望。
何日:何时。
回:返回。
寄书:寄送书信。
频到:经常到达。
海:海边。
得梦:在梦中。
忽闻:忽然听到。
雷:雷声。
岭日:山岭上的阳光。
当秋暗:在秋季显得昏暗。
蛮花:边地的花朵。
近腊开:临近岁末盛开。
白身:自身身处。
居瘴疠:生活在瘴气之地。
谁不惜:谁不惋惜。
君才:你的才华。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项斯所作的《寄卢式》。从内容来看,诗中充满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牵挂,以及对于身处异乡、环境恶劣的无奈。
"到处久南望,未知何日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向南眺望,怀念故土,却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渴望,也是精神上的向往。
"寄书频到海,得梦忽闻雷。" 这两句写的是诗人通过书信与远方亲友保持联系,虽然身体不能相聚,但心灵却能通过文字和梦境相连。这也反映了古代通信不便,人们只能依赖书信和梦境来维系情感纽带。
"岭日当秋暗,蛮花近腊开。"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边远地区的萧瑟景象,太阳被高岭挡住,天气阴冷,而土著之地(蛮)特有的花朵则在这种环境中开放。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也暗示了诗人身处边陲,感受着秋意渐浓。
"白身居瘴疠,谁不惜君才。"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亲友身体健康的担忧和对其才能的珍视。在当时,“白身”指的是未经任职的士人,“瘴疠”则是指南方湿热之地易生疾病。这也反映出古代人们对于环境适应性的关注,以及对亲友健康和才华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以及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同时,也流露出对亲友身体健康和才能的关切。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忧虑的诗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得两金铺乃秦汉门物以充水滴因作歌
弁翁挽我入吟庐,示以秦汉双金铺。
摩挲已觉铜腥尽,色如朱砂赤模糊。
翁说多年弃中野,野人视之犹土苴。
我心辄爱收拾归,用配魏台铜雀瓦。
渟泉于中浅且清,玄颖由此生光晶。
老夫生来亦好古,多翁于古能留情。
阿房建章渺无所,此铺独入文房谱。
资翁濡翰写诗词,千古遗音流乐府。
蚕麦辞
山人日无事,行行自娱嬉。
竹西数家村,喜闻翁媪辞。
蚕以禦我寒,麦以充我饥。
二者尝致祷,群神将我贻。
茧必大如瓮,茧茧皆成丝。
麦必生两岐,粒粒皆可炊。
傥得遂所愿,报谢无敢迟。
此意颇淳古,当见于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