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牧童》
《牧童》全文
宋 / 释守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相呼相唤村讴放却来古渡头

有客问津不顾,笑将轻苇汎孤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顾(bù gù)的意思:不顾意味着不顾及、不考虑,表示不顾一切地去做某事。

村讴(cūn ōu)的意思:形容乡村之间互相歌颂、赞美的情景。

渡头(dù tóu)的意思:渡头是指河流或水域的边缘,也可以指渡口的一端。在成语中,渡头比喻事情的关键时刻或转折点。

放却(fàng què)的意思:放下、放弃。

孤舟(gū zhōu)的意思:指一个人孤独无助、处境艰难,如同独自乘坐一只小船在汹涌的大海中航行。

古渡(gǔ dù)的意思:古代的渡口,指古时的船只渡口。

来古(lái gǔ)的意思:指过去的事物或观念,特指旧时代的事物。

问津(wèn jīn)的意思:向人请教或求助,寻求帮助或指点。

相唤(xiāng huàn)的意思:相互呼唤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释守卓的《牧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牧童生活画卷。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牧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首句“相呼相唤又村讴”,描绘了牧童们在乡村间相互呼唤,欢声笑语的情景,充满了田园生活的温馨与乐趣。次句“放却牛来古渡头”,则转而描述牧童们将牛放归渡口,展现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顺应,以及与动物之间亲密无间的相处方式。

第三句“有客问津浑不顾”,刻画了牧童面对外来访客时的淡然态度,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为外界所动,体现了牧童纯真质朴的性格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笑将轻苇汎孤舟”,以牧童轻巧地划着小舟离去的动作结束全诗,既表现了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期待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宋代乡村牧童的生活风貌,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以及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释守卓
朝代:宋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答杨廉夫二首·其二

黄篾楼中惟饮酒,楼下长沟凫雁多。

湾头桥断浮青草,湖面风来生白波。

馋奴竟煮脱绷笋,老鱼戏唼如钱荷。

诏书宽大到海角,河北饥氓争倒戈。

(0)

马伯庸御史石田山房

监州遗爱地,御史读书堂。

弦诵犹怀鲁,田园独在光。

白茅编野屋,翠竹被溪梁。

欲赋淮南隐,知君意不忘。

(0)

子昂风篁图为叶景修作

不同主人看竹,稍似隐居听松。

一代亲承墨妙,叶公信有真龙。

(0)

玄洲倡和十首·其二罗姑洞

九疑得道女,受事易迁家。

诗赠金条脱,人逢萼绿华。

(0)

玄洲倡和十首·其一菌山

灵邱状三秀,紫云覆其颠。

易我朝生质,阅彼大椿年。

(0)

晓起感怀

钟声惊散树头鸦,窗户微明月影斜。

镜里衰颜随节换,数茎白发映乌纱。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