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诰命(gào mìng)的意思:指君主发布的诏书和命令,也用来形容非常严厉的命令或规定。
歌辞(gē cí)的意思:指歌曲的歌词或歌曲的词曲。也用来形容文章或诗歌的表达方式。
故州(gù zhōu)的意思:指失去的故乡或曾经熟悉的地方。
汉皇(hàn huáng)的意思:指中国历史上的汉朝皇帝,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权势和统治力。
画翣(huà shà)的意思:形容人的眼力高,能看出别人看不见的东西,也指人的眼力敏锐。
淮海(huái hǎi)的意思:淮海是指淮河和长江之间的地区,也可以引申为广阔的平原或辽阔的海洋。
甲第(jiǎ dì)的意思:指官员的宅第或住宅。
旧迹(jiù jì)的意思:指古代的建筑遗迹或历史遗迹。
纶诰(lún gào)的意思:指君主任命臣下担任要职的命令。
马卿(mǎ qīng)的意思:指官职高、权势重的官员。
凄凉(qī liáng)的意思:形容景象、声音等给人以寒冷、凄凉、悲哀之感。
三代(sān dài)的意思:指祖父、父亲和子孙三代人。
山水(shān shuǐ)的意思:指自然风景,也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人物的美丽和高尚。
思远(sī yuǎn)的意思:思考远大的目标或理想。
丝纶(sī lún)的意思:形容文笔纤细娴熟,诗文细腻动人。
松柏(sōng bǎi)的意思:指人品高尚,道德品质优良,像松树和柏树一样坚贞不屈。
图书(tú shū)的意思:指书籍、图书馆等与书有关的事物。
献赋(xiàn fù)的意思:献上赋税
遗旧(yí jiù)的意思:保留古旧的事物或习俗
- 注释
- 献赋:进献诗文。
淮海:泛指江苏、安徽一带。
马卿:借指有才华的人。
丝纶诰命:皇帝的诏书。
山水歌辞:描绘山水的诗歌。
甲第:豪门贵族的府邸。
寿原:寓意长寿的地方。
画翣:绘有图案的扇子。
薤唱:古代挽歌的一种。
- 翻译
- 我初次献上诗赋从淮海而来,汉皇欣喜得到像马卿那样的人才。
他得到了皇帝的诏书,如同三代以来的荣耀,他的山水诗篇在文坛独占鳌头。
他的家中满是书籍和旧时的痕迹,而寿园的松柏新枝常青。
故乡的百姓和官吏对他思念深远,每当画扇翻动,哀伤的薤歌声声传来。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颂的作品,名为《王侍郎挽辞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赞美某位官员的才华和功绩,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
首句“献赋初从淮海来,汉皇欣得马卿才。”表明这位官员是从淮河以南地区被选拔出来的人才,而他的才华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这里的“马卿”是一种美称,常用来赞誉人的才能。
接下来的“丝纶诰命追三代,山水歌辞冠一台。”则进一步描绘这位官员的文学功底与才华。这里的“丝纶”意指古代的书信和法令,而“三代”指的是夏、商、周三个朝代,这里暗示了他对古文的深刻理解和继承。而“山水歌辞冠一台”则形象地表达了他的文学作品在当时的高水平。
第三句“甲第图书遗旧迹,寿原松柏长新栽。”则是对这位官员所处环境的描绘。这里的“甲第图书”可能指的是他收藏的珍贵典籍,而“寿原松柏长新栽”则描绘了一种安宁、长久的景象。
最后两句“故州民吏馀思远,画翣凄凉薤唱哀。”流露出作者对故土和旧友的怀念之情。这里的“故州”指的是过去居住的地方,“民吏”则是对当地百姓和官员的一种美称。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深切思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也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怀旧情怀的美好境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西墅草堂歌
先人结庐深山中,布衣蔬食一亩宫。
青山层叠列画障,绿树槎枒映帘栊。
门迎流水蓼花湾,牧唱樵歌竞往还。
琴樽无恙尘嚣静,指点深林莫霭间。
有明末运干戈里,黄巾赤眉纷如蚁。
淮南十家九家空,眼看城郭生荆杞。
先人仓皇走避兵,茅屋倾攲茂草生。
汗莱满目牛羊下,野水争流禽鸟鸣。
五十年来成幻梦,斜阳废墅少人行。
吾先君子长太息,欲将旧宅重经营。
手持钱帛告田父,昔吾先人此环堵。
多年侵夺勿复言,梁燕飞来知故主。
茅茨重剪土重筑,酾酒诸昆共挥麈。
竹苞松茂好相期,莫忘先人庆宁宇。
袛今摇落又西风,一带枫林绕屋红。
明月空传天子诏,岁时瞻仰付村翁。
《西墅草堂歌》【清·吴敬梓】先人结庐深山中,布衣蔬食一亩宫。青山层叠列画障,绿树槎枒映帘栊。门迎流水蓼花湾,牧唱樵歌竞往还。琴樽无恙尘嚣静,指点深林莫霭间。有明末运干戈里,黄巾赤眉纷如蚁。淮南十家九家空,眼看城郭生荆杞。先人仓皇走避兵,茅屋倾攲茂草生。汗莱满目牛羊下,野水争流禽鸟鸣。五十年来成幻梦,斜阳废墅少人行。吾先君子长太息,欲将旧宅重经营。手持钱帛告田父,昔吾先人此环堵。多年侵夺勿复言,梁燕飞来知故主。茅茨重剪土重筑,酾酒诸昆共挥麈。竹苞松茂好相期,莫忘先人庆宁宇。袛今摇落又西风,一带枫林绕屋红。明月空传天子诏,岁时瞻仰付村翁。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7967c6755925738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