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辩才(biàn cái)的意思:指辩论能力出众、口才出色,能够巧妙地运用言辞进行辩论和争论。
残编(cán biān)的意思:指文字残缺或文章零乱,形容写作或编纂不完整或不规范。
参学(cān xué)的意思:参加学习或参观学习。
禅家(chán jiā)的意思:指修行佛法的人,也可用来形容有着深厚内涵和智慧的人。
丛林(cóng lín)的意思:指密集的树木、灌木丛生的地方,也用来比喻纷杂复杂的事物。
大辩(dà biàn)的意思:指辩论的规模宏大,辩才过人。
蝶梦(dié mèng)的意思:比喻美好而虚幻的梦境或幻想。
父师(fù shī)的意思:指父亲或尊敬的长辈亲自教导的师傅,也可用来形容父亲的教诲。
个个(gè gè)的意思:每一个,每个人
警枕(jǐng zhěn)的意思:指因忧虑或担心而不能安稳入睡,枕头下面感觉像有东西一样,形容思虑重重。
梦回(mèng huí)的意思:指梦境中回到过去,回忆往事。
且可(qiě kě)的意思:表示事物暂时可以接受,但还需进一步考虑。
如来(rú lái)的意思:佛教中指佛陀,也可用来形容某人具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特质。
谈宗(tán zōng)的意思:指人们互相谈论、讨论某一宗派、学派或宗教信仰的事物。
童子(tóng zǐ)的意思:指小孩子的声音非常嘈杂,形容人多嘈杂、喧闹。
未应(wèi yìng)的意思:没有回应,没有应答
学童(xué tóng)的意思:
◎ 学童 xuétóng
[school boys and girls] 年幼的学生至如(zhì rú)的意思:极其如同,如同极其
颛蒙(zhuān méng)的意思:形容人愚笨无知。
宗旨(zōng zhǐ)的意思:宗旨指的是一个组织或个人的根本目标、理念或宗教信仰。
- 翻译
- 我还记得当初懵懂无知的时候,哪里需要等待父亲或老师的教导呢。
破旧的书籍常常伴我直到鸡鸣声起,警醒的枕头使我从梦境中频繁惊醒。
暂且广泛地学习如同学童一般,不应急于一步登天成为佛陀。
在修行的丛林中,每个人都谈论着佛法的核心,但谁能成为禅宗的大辩论家呢?
- 注释
- 颛蒙:形容初识事物、懵懂无知的状态。
鞭:比喻自我激励,自我提升。
警枕:用以提醒自己保持清醒的枕头。
丛林:佛教用语,指僧侣聚集之处。
宗旨:主要的思想或目标。
禅家:指修习禅定的佛教徒。
大辩才:非常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对于往昔求学时光的回忆。开篇“犹记颛蒙昔未开,自鞍宁待父师哉”表达了对早年学习生活的怀念,以及对老师的尊敬和等待。在那个时候,天还没有亮,但心中已充满了求知的渴望。
接着“残编常到鸡声彻,警枕频惊蝶梦回”则是说即使在残破的书籍里,也能听到清晨鸡鸣的声音,这声音常常惊醒梦中的自己,就像蝶梦一醒,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
“且可遍参学童子,未应一跳至如来”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于知识无限渴望的态度,即使是在众多的学习者之中,也希望能够像佛家中的“如来”一样,跳出常人,达到更高的境界。
最后,“丛林个个谈宗旨,谁是禅家大辩才”则是在讨论哲学和宗教的深奥问题,每个人都在探讨自己的见解,但谁能成为真正的辩论大家,这里的“丛林”比喻的是一个充满智慧和争鸣的环境。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求学生活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智慧和宗教哲学深入探讨的热情,以及对于成为真正辩论大家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