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三司晏尚书秋咏·其二》
《和三司晏尚书秋咏·其二》全文
宋 / 宋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溪漘水净莲茎倒,林杪风乾栗罅开。

迥眺独吟俄夕景,毕逋鸦尾过墙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毕逋(bì bū)的意思:形容文思敏捷,才情出众。

独吟(dú yín)的意思:独自吟唱或吟咏

迥眺(jiǒng tiào)的意思:迥指相距甚远,眺指远望。迥眺表示从远处观望,形容视野开阔,眺望景色美丽。

栗罅(lì xià)的意思:指事物的缺陷或瑕疵。

林杪(lín miǎo)的意思:指树木茂盛的景象,形容草木葱茏、景色美丽。

溪漘(xī chún)的意思:形容山水曲折蜿蜒。

翻译
溪边的水清澈见底,莲茎倒映其中。
树林梢头,风干了露水,板栗的裂缝也张开了。
注释
溪漘:溪边。
水净:清澈。
莲茎:莲的茎秆。
倒:倒映。
林杪:树梢。
风乾:风干。
栗罅:板栗的裂缝。
开:打开。
迥眺:远望。
独吟:独自吟唱。
俄夕景:傍晚景色。
毕逋:归巢的乌鸦。
鸦尾:乌鸦的尾巴。
过墙来:飞过墙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自徜徉时的感慨和情怀。

“溪漘水净莲茎倒”一句,以清澈的小溪和倒伏的荷茎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与淡雅的氛围。溪水清澈,反映了秋天气候的转凉,而倒下的莲茎则是夏日过后植物凋零的象征,透露出时光流逝和生命轮回的主题。

“林杪风乾栗罅开”接着描写秋风吹拂下,树木间的果实已经成熟,甚至有的裂开了。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精细观察,也暗示着诗人对于时光和事物成熟后必然面临分离与变化的心境。

“迥眺独吟俄夕景”这里,“迥眺”表达了一种悠闲且深远的目光,诗人独自一人,对着渐渐落幕的傍晚景色轻声吟咏。这不仅是对秋日黄昏美景的赞美,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感伤。

“毕逋鸦尾过墙来”最后一句,通过描写鸟儿在墙头穿梭,传达了一种超越束缚、自由自在的情怀。鸦尾,即乌鸦之类,秋天常见的鸟类,它们的出现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象征着诗人对于自由和远行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对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诗人独自徜徉时的感慨、对生命流逝的感悟以及对自由的渴望。

作者介绍
宋祁

宋祁
朝代:宋   字:子京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生辰:998~1061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高祖父宋绅徙居开封府雍丘县,遂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范镇为其撰神道碑。天圣二年进士,宋祁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经皇帝召试,授直史馆。
猜你喜欢

答沈子培比部见访夜谈之作三首·其二

世衰士亦放,未可荣以禄。

高言虞见罪,聊复试饮啄。

君看我此来,作计乃尔毒。

兔爰逢百优,明夷入左腹。

毁车更杀马,降志非取辱。

起追孙登啸,坐视唐衢哭。

韩非怀孤愤,终为秦政戮。

东野变为龙,退之讵能逐?

(0)

五王毬歌

天河洗玉通银浦,云气成龙或成虎。

金丝剪断黄台瓜,萼绿五枝生五花。

让王不在荆蛮俗,李家兄弟真骨肉。

醉归何处戏毬场,黄衣天人是三郎。

十幅大衾惊裂纩,西风夜入金鸡障。

五马一龙龙化猪,大绷儿在黄金舆。

青骡万里蚕丛路,雄狐尚复将雌去。

凉州曲破可奈何,至今玉笛忆宁哥。

(0)

秋兴

白露盈盈上碧枝,蒹葭正老月明时。

危楼独倚听歌细,静榻孤眠琢句迟。

历乱松栖乌梦幻,纵横枫落鹿踪迷。

琅玕戛玉千竿外,疑有高人住水湄。

(0)

寄桃源郑徵士·其九夜字

落月林开晓,白云散幽舍。

翩翩笙鹤回,井井神仙下。

中有好修人,浩歌美清夜。

(0)

小偈奉简卧云室中老师·其一

坐禅铭自集云传,一念还超佛祖前。

此是菩提真种子,开华成实自年年。

(0)

梁国狄文惠公新庙诗

大江从西来,万里流汤汤。

维唐社稷臣,勋业载旂常。

天子在房陵,女后御明堂。

晨闻牝鸡鸣,腥闻溢穹苍。

猗公秉忠义,耿耿立庙廊。

周旋极黾勉,论议忽慨慷。

载御卷冕归,宗社奕有光。

岂徒保国祚,实欲扶天常。

云孙江州牧,宫庙荐烝尝。

豆笾孔严洁,丝石载铿锵。

再拜久屏息,低回想忠良。

作歌劝臣子,百代踵遗芳。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