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啄邓林求一虫,虫孔未穿长觜秃。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鸟(bǎi niǎo)的意思:形容鸟儿争飞的热闹景象。
不足(bù zú)的意思:不值得惊奇或不足以引起注意
虫蚀(chóng shí)的意思:指被虫蛀或腐蚀,比喻被侵蚀、破坏。
邓林(dèng lín)的意思:指人的思想、行为等具有迟钝、呆板的特点。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木皮(mù pí)的意思:指人的性情木讷,不善言辞。
新林(xīn lín)的意思:指新的森林,比喻新兴的事物或新的环境。
心根(xīn gē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思想、情感的根本所在,也指一个人的品性、道德的根本所在。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在心(zài xīn)的意思:指深深记在心中,无法忘记或摆脱的事物或感情。
啄木(zhuó mù)的意思:
即啄木鸟。《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晋 傅玄 《啄木》诗:“啄木高翔鸣喈喈,飘摇林薄著桑槐。” 前蜀 贯休 《湖头别墅》诗之三:“园飞青啄木,簷挂白蜘蛛。” 清 赵翼 《戏咏蛛网》诗:“啄木嘴画符,树蠹起受劾。”参见“ 啄木鸟 ”。
- 注释
- 有鸟有鸟:形容是某种特定的鸟。
名啄木:名叫啄木鸟。
木中求食:在树木中寻找食物。
常不足:总是吃不饱。
偏啄:特别喜欢啄食。
邓林:此处泛指大的桃林或森林,非特指。
求一虫:寻找一条虫子作为食物。
虫孔未穿:还没啄穿虫子藏身的小洞。
长觜秃:长长的喙因为频繁啄食而变得秃钝。
木皮已穴:树皮已经被啄出了洞。
虫在心:虫子躲在树的中心位置。
虫蚀木心:虫子啃食树心。
根柢覆:可能指树的根本受到侵蚀,根基不稳。
可怜:令人同情。
树上:在树上生活的。
百鸟儿:很多鸟儿。
有时飞向新林宿:有时候会飞到别的树林去住宿。
- 翻译
- 有种鸟儿名叫啄木鸟,常常在树中觅食却总不饱。
它偏好在大片的桃林中寻找一只小虫,嘴还没穿透虫洞就已经磨损变秃。
树皮已被凿穿虫子却钻进了树心,虫子啃噬着树心连根部都快被破坏。
真是可怜了那树上的众多鸟儿,时而不得不飞往新的树林中栖息。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一只啄木鸟寻找食物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的残酷与生命的挣扎。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鸟儿的行为赋予了人类的情感,从而引发读者对于生存环境的深思。
首句“有鸟有鸟名啄木,木中求食常不足”点出了啄木鸟的生活窘境,它们在树木中寻找食物却往往难以满足需要,这既是对自然界食物链的一种描绘,也隐喻了人世间的困苦与不易。
“偏啄邓林求一虫,虫孔未穿长觜秃”则展示了鸟儿对食物的渴望和执着。尽管难度极大,但它仍旧坚持不懈,这种精神令人钦佩。
“木皮已穴虫在心,虫蚀木心根柢覆”一句,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树木与昆虫相互影响,生长与损害并存。
最后,“可怜树上百鸟儿,有时飞向新林宿”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在树梢间挣扎求生的生命之美好感和同情。它们或许会因环境的变迁而不得不寻找新的栖息之地,这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情景,也反映出生存竞争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象丰富,通过对啄木鸟生活状态的描写,引导读者思考自然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