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兮风不休,子欲养兮亲不留。
旦自梅兮暮至棘,当年饲我如鸤鸠。
八九(bā jiǔ)的意思:指时间或事物的数量接近九成,接近完全。
毕逋(bì bū)的意思:形容文思敏捷,才情出众。
不止(bù zhǐ)的意思:不仅仅;不止于此
不休(bù xiū)的意思:形容持续不断,没有停止或休息。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不待(bù dài)的意思:不等待,不耐烦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反哺(fǎn bǔ)的意思:指鸟类用嘴巴把食物送到雏鸟嘴里,比喻有能力的人帮助无能力的人。
归飞(guī fēi)的意思:指事物返回原处或回到最初的状态。
九子(jiǔ zǐ)的意思:九个儿子,形容子孙众多。
这首诗《风树吟》由宋代诗人唐庚所作,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开篇,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孝道难尽的感慨。
首句“树欲静兮风不止”,以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生的无奈与无常,树想要静止不动,但风却不停歇,象征着人虽有意愿去追求平静的生活或完成某事,但往往受到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接着,“子欲养兮亲不待”则直接点明了主题——子女想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却发现父母已经不在人世,表达了孝道难以实现的遗憾和悲痛。
后两句“归飞反哺八九子,我曾不如毕逋尾”,通过鸟类的习性来进一步深化主题。鸟儿在离开巢穴后会返回哺育幼鸟,而诗人感叹自己连一只小鸟都不如,未能及时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里将人类与鸟类的行为进行对比,强调了孝顺的重要性以及时间的紧迫性。
接下来的“树欲静兮风不休,子欲养兮亲不留”,再次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孝道的缺失,即使想让生活变得宁静,但外界的干扰却永不停歇;同样,即便子女想尽孝心,父母却已无法等待。这种强烈的对比,加深了读者对珍惜当下、及时行孝的思考。
最后两句“旦自梅兮暮至棘,当年饲我如鸤鸠”,通过描述季节的变化和环境的变迁,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时光的无情。梅树到棘树的转变,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父母当年如同慈爱的鸤鸠一样抚养子女,如今却只能成为回忆。这一段落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提醒人们要珍惜与亲人共度的每一刻。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孝道难尽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珍惜当下、及时行孝的强烈呼吁。
小折霜林半壁间,春风日日付毫端。
秋高为借横斜影,留与吾师岁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