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喜见发毵㲚,元服虽荣未敢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从此(cóng cǐ)的意思:从现在开始,表示某个事件或情况从此以后发生了改变。
东西(dōng xī)的意思:物品、事物
近宾(jìn bīn)的意思:指与人关系亲近、交往密切。
鲁人(lǔ rén)的意思:指愚蠢、粗俗的人
绵蕝(mián jué)的意思:形容柔软、细腻、柔顺。
鸣珂(míng kē)的意思:指人才得以施展才华、展示才能。
人从(rén cóng)的意思:指人们跟随他人行动,没有独立的主见。
三加(sān jiā)的意思:三倍加倍,形容增加或加强到三倍。
外庭(wài tíng)的意思:指在家庭或组织中地位较低、权力较小的人。
一变(yī biàn)的意思:形容事物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远近(yuǎn jìn)的意思:指距离远近,泛指任何地点、范围、时间的远近。
元服(yuán fú)的意思:指古代男子成年时穿上成人礼服,象征着成年、负责任等。
重三(zhòng sān)的意思:指重视第三者的意见或建议。
周制(zhōu zhì)的意思:指按照周朝的制度办事,即依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 鉴赏
这首诗《延哲冠》是明代文学家王鏊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为孩子举行冠礼的庄重与喜悦。诗中不仅展现了传统礼仪的庄重与仪式感,也蕴含了对孩子的成长与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句“生男喜见发毵㲚”,开篇即以喜悦之情描绘了初为人父的激动与期待,孩子出生时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元服虽荣未敢誇”则表达了虽然孩子穿上象征成年的服饰,但父母心中仍怀谦逊,不敢轻易夸耀,体现了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谨慎与谦虚态度。
“道自鲁人期一变,冠依周制重三加”两句,引用古代典故,强调了冠礼作为成人仪式的重要性和变革的意义,同时也暗含了对后代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期望,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不断自我完善,实现个人的转变与提升。
“鸣珂远近宾皆至,绵蕝东西位不斜”描绘了冠礼现场的盛况,宾客云集,场面庄重,体现了社会对这一仪式的重视与尊重。同时,通过“鸣珂”(指冠礼上使用的乐器)和“绵蕝”(指冠礼上的座位安排)的描述,展现了仪式的秩序与和谐。
最后,“愿得成人从此始,礼行免使外庭哗”表达了对孩子的深切期望,希望从这一刻起,孩子能够遵循礼仪,健康成长,避免不必要的纷扰与争议,展现出对子女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冠礼这一传统仪式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子女成长的关注与期待,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伦理道德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与社会教化的智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王仲山副使重往秦中
匣中宝剑夜有声,萧萧班马门前鸣。
天明未明出门去,春风吹度平凉城。
平凉城北将军树,旧是使君停骑处。
十年摧抑今复来,岁月苍茫感行路。
丈夫志愿乐长征,入海真能掣大鲸。
自怜苦被儒冠误,不得从君万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