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褦襶儿,亦尔困驰骛。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大 暑 留 召 伯 埭 宋 /尤 袤 清 风 不 肯 来 ,烈 日 不 肯 暮 。平 生 山 林 下 ,散 发 颇 箕 踞 。一 官 走 王 事 ,三 伏 在 道 途 。我 非 褦 襶 儿 ,亦 尔 困 驰 骛 。居 然 恋 俎 豆 ,安 得 免 羁 馽 。区 区 竟 何 营 ,汩 汩 此 飘 寓 。渊 明 应 笑 人 ,有 底 不 归 去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肯(bù kěn)的意思:不愿意,不肯接受或执行某种要求或建议。
不归(bù guī)的意思:不返回;不回来
驰骛(chí wù)的意思:指快速奔驰,迅速行动,形容人或事物活跃、灵活的状态。
汩汩(gǔ gǔ)的意思:形容水流声或声音连续不断地响起。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羁絷(jī zhí)的意思:形容人受到束缚、困扰,无法自由行动。
箕踞(jī jù)的意思:形容坐姿懒散,不庄重。
居然(jū rán)的意思:表示事情出乎意料、超乎想象,常常带有一定的惊讶、不可思议的意味。
烈日(liè rì)的意思:指阳光强烈的夏日,也用来形容极度炎热的天气。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明应(míng yīng)的意思:指对某种情况或问题明确答应或应答,表示明确回应或对某事表示同意或答应。
飘寓(piāo yù)的意思:飘泊流落,无固定居所。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区区(qū qū)的意思:微小、不起眼的样子
散发(sàn fà)的意思:散发指事物散布出去,散发出来。
三伏(sān fú)的意思:指夏季的三个“伏天”,即初伏、中伏和末伏。
山林(shān lín)的意思:指山和林木,表示山林之间的景色或山林中的生态环境。
生山(shēng shān)的意思:指事物发生变化,变得与以往完全不同。
王事(wáng shì)的意思:指国家政务,也泛指与国家有关的事务。
有底(yǒu dǐ)的意思:有底指有底气或有把握,表示有自信心或有把握做某件事情。
渊明(yuān míng)的意思:渊博明智,学识深广。
在道(zài dào)的意思:在正确的道路上;遵循正确的道德准则。
俎豆(zǔ dòu)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时摆放在祭坛上的肉食和豆子,比喻人们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争斗。
- 注释
- 清风:凉爽的风。
不肯:不愿意。
烈日:炽热的太阳。
不肯暮:不愿傍晚降临。
山林下:山林之间。
散发:披散头发。
箕踞:随意张开两腿坐着。
一官:一个小官。
走王事:为官事奔忙。
三伏:最热的季节。
道途:道路。
褦襶儿:懒散的人。
困驰骛:疲于奔命。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象征官位。
羁絷:束缚。
区区:微不足道。
营:追求。
汩汩:形容忙碌。
飘寓:飘泊不定。
渊明:陶渊明。
有底:到底。
不归去:不回去。
- 翻译
- 清风不愿吹来,烈日不愿落下。
一生都在山林中,披散头发,随意而坐。
为了官职奔忙,三伏天还在道路上奔波。
我不是懒散之人,也如此疲惫地忙碌。
竟然对官位留恋,怎能免除束缚。
我究竟追求什么,就这样匆匆忙忙漂泊。
陶渊明应该笑话我,为何还不归隐田园呢?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酷热夏季中因公务奔波于道路上的无奈与感慨。开篇“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生动地勾勒出炎炎夏日的炙热景象,清风难求,烈日长留,让人感到十分烦躁。
接着“平生山林下,散发颇箕踞”透露出诗人平日里对自然美好的向往和享受,他喜欢在山林中散发,感受到大自然的凉爽。然而现实中的公务使他无法如愿,“一官走王事,三伏在道途”表明了他不得不在炎热的夏季奔波于道路上处理国事。
“我非褦襶儿,亦尔困驰骛”则是诗人自嘲,他不是那种只会追求华丽外表而不顾实际的人,但自己也被繁杂的事务所困扰。他虽然喜欢平静的生活,“居然恋俎豆”,但却“安得免羁絷”,无法摆脱职责与世俗的束缚。
最后,“区区竟何营,汩汩此飘寓”诗人感慨地询问自己的努力和奔波究竟是为了什么,只留下无奈的心声。而“渊明应笑人,有底不归去”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无力感,就像古代哲学家渊明一样,应该对世事冷眼相待,但内心深处又有着无法释怀的情绪。
这首诗通过对比平日山林生活与炎热夏季奔波之间的差异,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好、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职责束缚和世俗无奈的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江红.按郡志,涪溪侧十里有瀑布,泻出两峰间,垂数十丈,号水帘洞。其侧有亭,山谷榜曰奇观
一水飞空,揭起珠帘全幅。不须人卷,不须人轴。
一点不容飞燕入,些儿未许游鱼宿。
向山头、款步听疏音,清如玉。三峡水,堪人掬。
三汲浪,堪龙浴。更两边潇洒,数竿修竹。
晓倩碧烟为绳束,夜凭新月为钩曲。
问当年、题品是何人,黄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