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青看自惬,心赤利应愁。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传花(chuán huā)的意思:指事物传递、转移、转换等过程。
春色(chūn sè)的意思:形容春天的景色美丽绚丽。
奎文(kuí wén)的意思:指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的人。
兰舟(lán zhōu)的意思:形容文采出众、才情高雅的人。
木兰(mù lán)的意思:指女子扮男装或女子代替男子去从军的事情。
南省(nán shěng)的意思:指不再受人瞩目,不再引起关注或重视。
平衡(píng héng)的意思:指保持事物各个方面的相对稳定和谐状态,不偏向任何一方。
山外(shān wài)的意思:指远离尘嚣、宁静幽远的地方。
水头(shuǐ tóu)的意思:水流的起点,也指事物的源头或起始阶段。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眼青(yǎn qīng)的意思:形容眼睛有神采,明亮有神。
阳山(yáng shān)的意思:指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被困难所压倒。
玉楼(yù lóu)的意思:指美丽华丽的宫殿或楼阁。
折柳(zhé liǔ)的意思:指离别时伤感的情绪。
木兰舟(mù lán zhōu)的意思:指以木兰花为装饰的船只,比喻美丽的女子。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黄廷用的《赠刘元白作邑金溪兼省觐》描绘了一幅清新又带有些许离愁的画面。首句“南省平衡藻”可能指的是南方的湖光水色,藻影摇曳,显得平静而和谐。"奎文映玉楼"则暗示了刘元白所居之地的文雅与贵气,如奎星般的文化光芒照耀着玉楼。
"眼青看自惬",诗人以青色的眼眸欣赏这美景,感到心旷神怡。然而,“心赤利应愁”,又透露出一丝淡淡的离别之忧,暗示着刘元白即将离开金溪去省府任职,心中难免有所挂念。
“折柳怜春色”借古人折柳送别的习俗,表达了对春天景色和友人的留恋。"传花向水头"进一步描绘了聚会中传递花朵的欢乐场景,但随着花朵被送到水边,也预示着离别时刻的到来。
最后一句“夕阳山外度,□隔木兰舟”,描绘了夕阳西下,刘元白乘舟远去,山水相隔,画面凄美,给人留下深深的思念之情。此处的“□隔”可能是“远隔”或“孤隔”的意思,强化了离别的意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马上作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边草 一作:边月)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大风雨中作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
屋漏不可支,窗户俱有声。
乌鸢堕地死,鸡犬噤不鸣。
老病无避处,起坐徒叹惊。
三年稼如云,一旦败垂成。
夫岂或使之,忧乃及躬耕。
邻曲无人色,妇子泪纵横。
且抽架上书,洪范推五行。
黄山云海歌
黄岳凌空数千仞,千岩万壑含精蕴。
有时喷薄结成云,弥山遍谷皆缤纷。
平铺峰顶滔天白,五更变幻长空色。
望中汹涌如惊涛,天风震撼大海潮。
有峰高出惊涛上,宛然舟楫随波漾。
山巅古木气萧疏,何似桅樯列画图。
风渐起兮波渐涌,一望无涯心震恐。
山尖小露如垒石,高处如何同泽国。
斯为大地一奇观,狮子峰头最耐看。
云蒸山顶成沧海,云消山色依然在。
须臾旸谷辉乍腾,片时沧海忽消沈。
乱云漠漠归岩壑,山顶波涛不复作。
峰峰依旧插晴空,千年绝壁留仙踪。
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渔父》【秦·屈原】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7c6676baea8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