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立秋之夜,一位歌手在宴席上演唱的情景,以及歌声引发的深沉情感与自然景象的融合。
“曲高谁得似韩娥”,开篇以韩娥的典故引入,韩娥是古代著名的歌唱家,她的歌声高亢而动听,此处诗人以韩娥比喻那位在宴席上演唱的歌手,暗示其歌声之高妙难以企及。同时,“谁得似”三字也透露出诗人对这位歌手才华的赞叹和对其歌声的深深折服。
“曾向尊前几度歌”,接着描述这位歌手曾经在宴席上多次演唱,通过“几度”二字,不仅强调了歌手演唱次数之多,也暗示了其歌声给人们带来的深刻印象和持久影响。
“此夕长安飞一叶”,转而描写立秋之夜的景象,长安城中飘落的一片树叶,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同时也暗含着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这一句将自然景观与时间的流逝巧妙结合,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白云寒色满关河”,最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满天的白云映衬着寒冷的色调,覆盖了关山河谷,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壮阔的景象。这里的“关河”既指地理上的关隘和河流,也象征着人生的旅途和命运的广阔。整句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立秋之夜的自然美景与宴会上的音乐艺术之美,同时融入了对时间流逝、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