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立立自昧,动必伤自然。
饥餐知饥餐,倦眠为倦眠。
大千(dà qiān)的意思:形容世界之大、事物之多。
大道(dà dào)的意思:指道路、道义、规律等广泛而深远的事物。
单传(dān chuán)的意思:指信息或传递的内容只经过一次传递,没有经过第二人转达。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离人(lí rén)的意思:离开亲人或离别别人。
生心(shēng xīn)的意思:指人心生出欲望,动了贪婪之心。
所见(suǒ jiàn)的意思:所看到的事物或情况。
特地(tè dì)的意思:特意、特别地
蹄筌(tí quán)的意思:比喻言语空洞无物,没有实际内容。
天外(tiān wài)的意思:指超出人们平常所能理解的范围之外。
头天(tóu tiān)的意思:指前一天或昨天。
先贤(xiān xián)的意思:指已故的有德行、有贡献的前辈人物。
一念(yī niàn)的意思:一念指的是一瞬间的念头或想法。
知非(zhī fēi)的意思:指明明知道不是事实,却故意否认或歪曲事实。
至理(zhì lǐ)的意思:指最正确、最合乎道理的观点或理论。
旨意(zhǐ yì)的意思:指明意图,表达意愿。
只此(zhī cǐ)的意思:只有这一个,仅此一次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自然(zì rán)的意思:指与人类社会活动无关的事物或现象,也指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状态。
这首诗以问答形式展开,探讨了佛教中的至理与大道,以及修行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种种疑惑与觉悟。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佛教的核心教义。
“至理便为渗,大道落蹄筌。” 开篇即点明了至理与大道的本质,如同渗透于事物之中的真理,又如大道在行进中的足迹,隐喻着真理的普遍性和实践性。
“西来无旨意,何处有单传。” 提出疑问,西方传来的佛法是否真的有明确的旨意和单一的传授方式?这里暗含对传统佛教传播方式的反思。
“生心已非性,离人谁是天。” 生起的心念并非本性,脱离了人的行为如何能触及天道?此句强调了修行者需超越个人意识,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
“不立立自昧,动必伤自然。” 不要刻意追求,反而会迷失自我;行动必定会破坏自然的和谐。这反映了佛教中“无为而治”的思想,倡导顺应自然,而非强行干预。
“饥餐知饥餐,倦眠为倦眠。”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行为,如饥饿时进食,疲倦时休息,来说明修行应融入日常,自然而不造作。
“只此一念差,过乃踰大千。” 一个念头的偏差,足以导致错误,甚至超越了宇宙的界限,警示修行者要时刻保持警觉,避免微小的错误积累成大过。
“特地自知非,金销石匪坚。” 特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如同黄金可以熔化顽石,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举头天外看,所见皆先贤。” 抬头看向更广阔的世界,所见到的都是前人的智慧与成就,鼓励修行者向历史上的圣贤学习,汲取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过程中的疑惑、觉悟和实践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中关于真理、自然、自我反省和学习前人智慧的深刻思考。
山上何所有,言有望海堂。
昔有耶律氏,读书山之阳。
高名标史册,让德迈寻常。
大地涵灵秀,阅世产贤良。
贺公乃继起,进退慎行藏。
盗贼俱遵化,干戈靖一乡。
管公避魏乱,龙头姓名芳。
何如参性道,后学见羹墙。
驱车过山侧,极目引领望。
古人不可作,临风慨以慷。
南山有松柏,郁郁百千寻。
云中耸干直,岭上结根深。
饱沾雨露润,坚成铁石心。
充作栋梁材,巨室独胜任。
寄语众桃李,莫急出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