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夕,旧嘉蟾兔光。
素魄皎孤凝,芳辉纷四扬。
惜此苦宜玩,揽之非可将。
蟾兔(chán tù)的意思:指月亮和兔子,比喻不相上下的关系。
泛滟(fàn yàn)的意思:形容水流泛滥,泛指事物过多或过度。
浮凉(fú liáng)的意思:形容心情不安、不安定。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广庭(guǎng tíng)的意思:指广阔的庭院,比喻待人宽广,容纳众多人才。
含情(hán qíng)的意思:形容眼神、语言或行动中充满深情。
皓露(hào lù)的意思:指明亮透彻的露水。
肌骨(jī gǔ)的意思:形容人体骨骼和肌肉的结合,比喻关系密切、紧密结合的情感或关系。
洁白(jié bái)的意思:非常干净、纯洁无瑕的状态或品质。
今宵(jīn xiāo)的意思:指今晚、今夜,也表示时间短暂,转眼即逝。
流华(liú huá)的意思:指事物的光彩和华丽外表。
裴回(péi huí)的意思:形容道路曲折、曲折回旋。
轻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微风,轻柔的风。
上头(shàng tou)的意思:指在地位、权力、能力等方面高于自己的人或事物。
素魄(sù pò)的意思:指人的本质或灵魂。
天中(tiān zhōng)的意思:指在天空中,中央地带。
西方(xī fāng)的意思:指地理方向上的西面,也可以引申为指西方国家或文化。
衣裳(yī shang)的意思:指衣服,也可用来形容衣着。
中央(zhōng yāng)的意思:指的是地位崇高、权力集中的中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明亮的中秋夜晚的景象,诗人借此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无尽的情感。开篇“八月十五夕,旧嘉蟾兔光”即设定了一个典型的中秋节气氛围,蟾蜍(指月亮)和兔(古人以为月中有兔,即月亮中的阴影像一个捣药的兔子)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与月亮相关的神话象征。接着“斯从古人好,共下今宵堂”则表明这种美好的景致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喜爱,诗人也希望与古人一同在这个夜晚中享受这一美丽。
“素魄皎孤凝,芳辉纷四扬”中的“素魄”指的是清澈的月光,“皎孤凝”形容月亮的明净而且集中,而“芳辉”则是对月光美好的称呼,"纷四扬"描绘了月光洒落在四处的景象。
“裴回林上头,泛滟天中央”中,“裴回”形容月亮如同车轮一般悬挂在林木之上,而“泛滟天中央”则让人联想到月亮似乎漂浮在宇宙的中心。
“皓露助流华,轻风佐浮凉”一句不仅描绘了夜晚的清凉,而且通过“皓露”和“轻风”的描述,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
“清冷到肌骨,洁白盈衣裳”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化,月光之美好不仅在视觉上,还渗透到了肌肤之感,让人感到一种彻骨的凉爽和心灵上的清澈。
最后,“惜此苦宜玩,揽之非可将。含情顾广庭,愿勿沈西方。”诗人表达了对这美好月光的珍惜,希望能够长久地享受这一刻,但又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不可持久,因此有“愿勿沉西方”之叹,希望美丽的景致不要太快消逝在西边的天际。
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美好景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对此情感的抒发,表现了古人对自然美、生活美和瞬间美好的珍视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