叟频携饼来,似怜小官饥。
门前闻饼香,叟来小官喜。
叟死竟不来,小官泪瀰瀰。
小官今有儿,儿顽如昔时。
阿母(ā mǔ)的意思:指儿女对母亲的尊称,也可泛指对年长妇女的尊称。
不来(bù lái)的意思:不来表示不到、不来参加或不来实现某种行动或结果。
不甘(bù gān)的意思:不愿意接受或忍受某种不公平或不满意的事情,内心不甘心。
出入(chū rù)的意思:指出入门户,进出行动。
和气(hé qi)的意思:形容人态度友善、和蔼可亲。
空庭(kōng tíng)的意思:空无一人的庭院,形容寂静无人的场所。
趋向(qū xiàng)的意思:指向某个方向或趋势发展。
日落(rì luò)的意思:日落,太阳从地平线下降,天色渐暗的现象。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事物或人的衰落、结束或消亡。
三日(sān rì)的意思:指短时间内,只有三天的时间。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十九(shí jiǔ)的意思:十九表示数量大,形容很多。
索饼(suǒ bǐng)的意思:指人们因为饥饿而寻找食物。
微利(wēi lì)的意思:微小的利润
为此(wèi cǐ)的意思:为了这个目的;因为这个原因
昔时(xī shí)的意思:昔时指过去的时候,表示与现在相对比的过去时光。
乡塾(xiāng shú)的意思:指在乡间办的私塾,用以教育乡村学生。
小官(xiǎo guān)的意思:指的是地位低微、权力有限的官员。
须眉(xū méi)的意思:指男子的形象和气概。
鱼肉(yú ròu)的意思:指被人欺负、欺压、侵害,处于弱势地位,无法反抗的局面。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饼师毕叟与一个小孩子的温馨互动,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与人情味。
首句“日落散乡塾,牵狗空庭嬉”,描绘了日落时分,乡村塾舍散学后,孩子们牵着狗在空旷的庭院中嬉戏的场景,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
接着,“叟频携饼来,似怜小官饥”,描述了老饼师毕叟经常带着自己做的饼子前来,似乎是为了照顾这个小孩不感到饥饿,体现了毕叟的善良与关怀。
“叟年七十九,制饼觅微利”,点明了毕叟的年龄与职业,他通过制作饼子谋生,虽然微利,但足以维持生活,也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健脚同少年,须眉古和气”,通过对比毕叟的健壮步伐与年轻人相似,以及他和蔼可亲的外貌,展现了毕叟虽年迈但精神饱满的形象。
“三日叟不来,鱼肉亦不甘”,表明了小孩对毕叟的期待与依赖,即使只是普通的饼子,也让他感到满足,突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
“索得阿母钱,趋向门前探”,描述了小孩为了得到更多的饼子,向母亲要钱的情景,表现了小孩的天真与对饼子的喜爱。
“门前闻饼香,叟来小官喜”,当小孩闻到饼香,得知毕叟来了,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
最后,“叟死竟不来,小官泪瀰瀰”,表达了当毕叟去世后,小孩再也无法得到饼子的失落与悲伤,以及对毕叟的深深怀念。
“小官今有儿,儿顽如昔时。出入索饼尝,忆叟为此诗”,结尾处,小孩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像他一样顽皮,每次出门都会寻找饼子品尝,以此回忆起毕叟,延续了这份温暖的记忆。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人与人之间简单而真挚的情感交流,以及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充满了生活的温情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