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布衫(bù shān)的意思:指穿着破旧、不体面的衣服。
不羡(bù xiàn)的意思:不嫉妒别人的成功或优点。
大火(dà huǒ)的意思:大火指的是火势很大、猛烈的火焰。在成语中,大火常常用来比喻情况紧急、危机临近。
纺车(fǎng chē)的意思:指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没有主动权。
寒机(hán jī)的意思:指机密、机要的事情。
黄苞(huáng bāo)的意思:形容花朵未开放,还处于黄色花苞的状态,比喻事物尚未展露真相或人才尚未得到发挥。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交加(jiāo jiā)的意思:指事物交替出现、交叉重叠。
惊秋(jīng qiū)的意思:形容景色或音响极其美妙,令人感到震撼和惊叹。
络纬(luò wěi)的意思:形容事物错综复杂,纷繁复杂。
嫩黄(nèn huáng)的意思:形容颜色呈现出柔和、明亮的黄色。
破萼(pò è)的意思:形容花朵开放后,花瓣展开。
七月(qī yuè)的意思:指夏天的七月,也可泛指夏季。
司花(sī huā)的意思:指被指派负责花费和管理某项事务的人。
谢家(xiè jiā)的意思:指谢绝招待或辞别离去。
夜照(yè zhào)的意思:指在黑暗中照亮道路,引申为在困难时期给人以帮助或启示。
咏絮(yǒng xù)的意思:比喻赞美人的美好品质、才华或事物的美好。
织女(zhī nǚ)的意思:指女子巧妙地织布,也比喻女子勤劳、巧妙地从事手工活动。
- 鉴赏
这首《木棉花》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描绘了木棉花在夏日的绚烂景象,以及其与季节、农事的紧密联系。
首句“越布衫轻大火斜”,以“越布衫”象征夏日的轻薄衣裳,而“大火斜”则暗指夏季的太阳偏斜,形象地描绘了夏日的炎热。接着,“嫩黄苞坼雪交加”一句,通过“嫩黄苞”和“雪交加”的对比,生动展现了木棉花在夏日绽放时的鲜明色彩与质感,仿佛是夏日里的一抹亮色,与白雪交相辉映。
“惊秋七月先賨市,破萼千丛待纺车”两句,进一步揭示了木棉花与农事的关联。在“七月”这个传统农忙时节,木棉花的开放似乎预示着丰收的到来,与“賨市”(古代的一种集市)相呼应,展现出农民对丰收的期待。同时,“破萼千丛待纺车”则暗示了木棉花的纤维可用于纺织,预示着农事活动即将展开。
“不羡谢家虚咏絮,应劳织女为司花”两句,借用了谢道韫咏雪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木棉花的独特赞美,认为其美丽不亚于雪花,但又不同于谢家的虚浮之咏,而是有着实际的价值和用途。这里也暗含了对织女的敬意,织女不仅负责纺织,还象征着自然界的守护者,为花朵的生长与美丽付出辛劳。
最后,“江南络纬催人甚,夜照寒机鬓有华”两句,通过江南特有的昆虫络纬(即纺织娘)的叫声,以及夜晚寒气中织机的忙碌,形象地描绘了农忙时节的景象。同时,诗人以“鬓有华”(鬓发斑白)自喻,表达了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对辛勤劳动者的尊敬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木棉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夏日的自然之美,还融入了农事、季节更替以及对劳动者的颂扬,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