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窗分晓月,当枕落残星。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秋 日 旅 怀 寄 右 省 郑 拾 遗 唐 /王 贞 白 永 夕 愁 不 寐 ,草 虫 喧 客 庭 。半 窗 分 晓 月 ,当 枕 落 残 星 。鬓 发 游 梁 白 ,家 山 近 越 青 。知 音 在 谏 省 ,苦 调 有 谁 听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鬓发(bìn fà)的意思:指鬓角上的头发,常用来形容人的年纪已经很大,头发已经开始变白。
草虫(cǎo chóng)的意思:指志向不高,能力不强,处于低下地位的人。
分晓(fēn xiǎo)的意思:指天亮时分,夜晚与白天交替的时刻。也用来比喻事情的发展或结果变得明朗、清楚。
家山(jiā shān)的意思:家乡的山
谏省(jiàn shěng)的意思:指谏言和规劝,劝说有过失的人改正错误。
客庭(kè tíng)的意思:指客人到访的庭院,比喻待客周到、热情好客。
苦调(kǔ diào)的意思:形容言辞尖刻、严厉。
晓月(xiǎo yuè)的意思:晓月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明亮的月光。它常用来比喻清澈明亮的心灵或高尚的品质。
永夕(yǒng xī)的意思:永远、长久的夜晚
游梁(yóu liáng)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在空中飞跃或行动迅速。
知音(zhī yīn)的意思:知己,好朋友
- 注释
- 永夕:整夜,长夜。
愁不寐:因忧愁而无法入睡。
草虫:草丛中的昆虫。
喧:喧闹,嘈杂。
客庭:客居的庭院。
半窗:窗户的一半。
分晓月:分得晨曦的月光,指天快亮时的月色。
当枕:靠近枕头,这里指映入眼帘。
落残星:稀疏的星星,即将消失的星光。
鬓发:两鬓的头发。
游梁:游历梁国,比喻在外游历。
白:变白,此处指年老。
家山:故乡的山,代指家乡。
近越青:靠近越地的山依然青翠,越地泛指江南,这里形容家乡的美好。
知音: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心灵相通的朋友。
谏省:古代官署名,负责向皇帝进言劝谏。
苦调:哀伤的曲调或诗文。
有谁听:表示无人理解或倾听自己的心声。
- 翻译
- 整夜忧愁无法入睡,草丛中的虫子在庭院中喧闹。
破晓时分,月光透过半扇窗户,枕边还能见到稀疏的星星。
我像那游历梁国的旅人,两鬓已生白发,而家乡的山色似乎依旧青翠。
知道我的知音在谏议省任职,但这哀伤的曲调又有谁能静心倾听呢?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夜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永夕愁不寐,草虫喧客庭"表达了作者在长夜中因思念而难以入睡,耳边只有草虫的鸣叫声陪伴。"半窗分晓月,当枕落残星"则是说窗外的明月和屋檐下的流星都成了他孤独守望的对象。
"鬓发游梁白,家山近越青"两句中,“鬓发”指的是头发,一般用来比喻年华的增长,这里暗示了作者的思念与日俱增;“家山”即故乡的山,是作者心中的依恋之地;“越青”则是对远方山色的一种描绘,既有景物上的青翠,也寓意着作者对故乡的深情。
最后两句"知音在谏省,苦调有谁听"表达了作者渴望找到能够理解他心声的人,但这种期盼在现实中却显得如此孤独和无助。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和对知音的渴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柳如庵小影
如庵神医妙天下,后来安有如翁者。
我恨生晚不识翁,形神已落丹青写。
漆瞳双炯雪髯疏,丰颔童颜意潇洒。
丹台玉室本仙流,药圣惊人自天假。
宛陵翁季人中龙,相见情怀即倾泻。
家藏医书千种馀,奇论名方归取舍。
硝黄用少参苓多,指点孙韦闻见寡。
乌纱笼发青霞衣,何心朝服金犀銙。
蹇驴缓策引新驹,何心云路如龙马。
举头自有天为邻,富贵于吾犹土苴。
一筇一笠相随处,入眼溪山总幽雅。
仆夫喜色望归涂,落日池滨炯万瓦。
六丁下取可用方,造化茫茫入吾把。
三彭剿除清不寐,霜杵声中剔红灺。
丹砂鍊养艳金花,玉露精英挹琼斝。
高情追逐羲皇人,岂特馀功及尻踝。
还君此图三叹息,两袖天风飒秋野。
《题柳如庵小影》【明·陶安】如庵神医妙天下,后来安有如翁者。我恨生晚不识翁,形神已落丹青写。漆瞳双炯雪髯疏,丰颔童颜意潇洒。丹台玉室本仙流,药圣惊人自天假。宛陵翁季人中龙,相见情怀即倾泻。家藏医书千种馀,奇论名方归取舍。硝黄用少参苓多,指点孙韦闻见寡。乌纱笼发青霞衣,何心朝服金犀銙。蹇驴缓策引新驹,何心云路如龙马。举头自有天为邻,富贵于吾犹土苴。一筇一笠相随处,入眼溪山总幽雅。仆夫喜色望归涂,落日池滨炯万瓦。六丁下取可用方,造化茫茫入吾把。三彭剿除清不寐,霜杵声中剔红灺。丹砂鍊养艳金花,玉露精英挹琼斝。高情追逐羲皇人,岂特馀功及尻踝。还君此图三叹息,两袖天风飒秋野。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0367c6886ee22c0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