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二十》
《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二十》全文
明 / 王夫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险句矛头淅米,老颜花下且摊裈。

三年病饱禾花瘴,八口粮赊牛尾瘟。

自讨天酬骏骨,饥难掘地种膻根

银蟾一显河山影,识得虾蟆不是冤。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八口(bā kǒu)的意思:指家庭成员众多,口多人杂的情况。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河山(hé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领土。

骏骨(jùn gǔ)的意思:形容人的骨骼强壮,身体健康。

口粮(kǒu liáng)的意思:指维持生活必需品,也可指精神食粮。

矛头(máo tóu)的意思:指问题、矛盾、冲突等的主要方面或对象。

膻根(shān gēn)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行为具有臭气、恶心的特点。

山影(shān yǐng)的意思:指山的倒影,比喻事物的形象、影响。

识得(shí de)的意思:指能够认识、理解某种事物或情况。

淅米(xī mǐ)的意思:形容声音细小、轻微。

虾蟆(há má)的意思:指人的外貌丑陋、不入流。

险句(xiǎn jù)的意思:指言辞或文字中含有危险因素,容易引起误会或带来不良后果。

银蟾(yín chán)的意思:指月亮。形容月亮的明亮光彩。

自讨(zì tǎo)的意思:自己找苦吃,自己招来麻烦。

鉴赏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末清初所作的《广遣兴五十八首》中的第二十首,展现了诗人身处困境时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首句“险句矛头频淅米”形象地描绘了生活的艰难,像是在险恶环境中艰难求生,连煮饭都显得辛苦。次句“老颜花下且摊裈”则以幽默自嘲的方式,描述自己年迈体衰,却还得在花下晾晒衣裤,生活困顿。

接下来的两句“三年病饱禾花瘴,八口粮赊牛尾瘟”,进一步揭示了诗人长期患病,家境贫寒,连基本的粮食供应都无法保障的境况。他虽身处逆境,却仍试图通过辛勤劳动(“穷自讨天酬骏骨”)来改变命运,即使饥饿难耐,也未放弃希望。

最后两句“银蟾一显河山影,识得虾蟆不是冤”寓言深刻,以月光下的山河投影比喻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表达对现实困境的清醒认识,同时也暗示了对不公命运的淡然态度,认为即使像虾蟆那样被误解,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既反映了作者的生活艰辛,又流露出坚韧不屈的人格魅力。

作者介绍
王夫之

王夫之
朝代:明   字:而农   号:姜斋   籍贯: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   生辰: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猜你喜欢

月丹

灵种飞来鹤顶红,谁云九转有仙功。

广庭曾侍东风宴,留得霞杯照晚丛。

(0)

寿巩守

正月从来号履端,那堪生日遇天官。

万寻山岳才名重,千里江湖德量宽。

菩萨像前开锦绣,老人星下爇旃檀。

区区祝颂无他意,愿见灵椿度岁寒。

(0)

绮寮怨.青山和前韵忆旧时学馆,因复感慨同赋

漫道十年前事,闷怀天又阴。

何须恨、典了西湖,更笑君、宴罢琼林。

闲时数声啼鸟,凄然似、上阳宫女心。

记断桥、急管危弦,歌声远,玉树金缕沈。

看万年枝上禽。徊徨落月,断肠理绝弦琴。

魂梦追寻。挥泪赋白头吟。

当年未知行乐,无日夜、望乡音。何期至今。

绿杨外、芳草庭院深。

(0)

清平乐·其二寿某翁

君词为寿。绝妙孙辛妇。但恨杯无露添酒。

空等待梅花久。喜君白首还玄。人间合信天缘。

如此相从至老,我亦何倦馀年。

(0)

减字木兰花·其五乙亥上元

无灯可看。雨水从教正月半。探茧推盘。

探得千秋字字看。铜驼故老。说著宣和似天宝。

五百年前。曾向杭州看上元。

(0)

唐多令·其三

寒雁下荒洲。寒声带影流。便寄书、不到红楼。

如此月明如此酒,无一事、但悲秋。万弩落潮头。

灵胥还怒不。满湖山、犹是春愁。

欲向涌金门外去,烟共草、不堪游。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