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戒踰七旬,此念灰不起。
群公各雄辨,未究同异理。
三占从两卜,颇觉吾丧已。
择例偶不精,遗踪愧前祀。
不在(bù zài)的意思:不在表示不在某个地方或不参与某个活动。
不起(bù qǐ)的意思:不敢或不愿意起来;拒绝或不接受。
不精(bù jīng)的意思:不专心、不用心
独有(dú yǒu)的意思:指独特、只有一个,没有其他相同的。
后来(hòu lái)的意思:表示时间或顺序上在之后或之后的阶段
壶觞(hú shāng)的意思:壶觞指的是宴会上用来盛酒的壶和觞,比喻欢乐的宴会或者喜庆的场合。
酒翁(jiǔ wēng)的意思:指善于饮酒的老人,也泛指喜欢饮酒的人。
九仞(jiǔ rèn)的意思:形容高大、雄伟。
山水(shān shuǐ)的意思:指自然风景,也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人物的美丽和高尚。
苏子(sū zǐ)的意思:指聪明、才智出众的人。
所止(suǒ zhǐ)的意思:停止、终止
同异(tóng yì)的意思:指事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晚岁(wǎn suì)的意思:指年纪较大的岁数。
效颦(xiào pín)的意思:形容学习或模仿别人的样子、神情。
亦何(yì hé)的意思:也是什么意思,表示对事物的无所谓或不在乎。
已矣(yǐ yǐ)的意思:已经结束或已经完了
一篑(yī kuì)的意思:一篑指的是一次努力,一次行动所带来的成果。比喻只需一点点努力或一次小小的贡献,就可以取得重大的成就。
饮人(yǐn rén)的意思:指用言辞或行动伤害他人的自尊心或感情。
渊明(yuān míng)的意思:渊博明智,学识深广。
止酒(zhǐ jiǔ)的意思:停止饮酒,戒酒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名为《入春绝不作诗清明后三日与鸣治师召游大德观为二公所督甚苦得联句四首已而悔之因用止诗韵以自咎先是诸同年皆有和章为说不一鸣治独持两可之说至是竟为所沮云》。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作诗态度的反思与自我责备。
首句“渊明爱酒翁,晚岁方暂止”引用了晋代诗人陶渊明晚年戒酒的故事,以此引出自己对于作诗的态度。接着,“始知山水兴,不在壶觞里”表明诗人认识到作诗的灵感并非源自酒醉,而是源于自然山水的感悟。随后,“后来不饮人,效颦乃苏子”提到效仿苏轼不饮酒的做法,暗示自己在作诗时也尝试摆脱外界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
“吾诗亦何解,似独有深喜”表达诗人对自身诗歌的独特喜爱,认为自己的作品可能与众不同,蕴含着深刻的喜悦。接下来,“一戒踰七旬,此念灰不起”描述了诗人决心戒除作诗的念头,但这种念头并未真正消失,显示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群公各雄辨,未究同异理”指出周围的人各有不同的观点,诗人未能彻底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紧接着,“三占从两卜,颇觉吾丧已”表示在寻求共识的过程中,诗人感到自己的立场逐渐丧失。
“惜哉九仞功,一篑今已矣”感叹于之前努力的成果,比喻为挖掘九仞深的土坑,却因一筐土的缺失而无法完成。这里暗指诗人对于未能完成某项重要任务的遗憾。
最后,“陶苏虽止酒,所止皆有涘。择例偶不精,遗踪愧前祀”将陶渊明和苏轼的戒酒行为与自己的作诗态度进行对比,承认自己在选择和执行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对未能达到前辈的高度感到惭愧。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作诗态度的深刻反思,以及在追求艺术道路上的自我质疑与成长。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故事,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融入其中,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万里飞章万里情,高山流水韵锵鸣。
不知郢曲堪谁和,欲强陶琴向月横。
故里惊看公矍铄,内台声重子宁馨。
等閒木石休轻弃,洛社风流旧有名。
沙溪参藩今总宪,袖里龙泉金百炼。
春生秋杀天何私,白日青天人共见。
有脚阳春去复来,广人再睹春风面。
帝念湖南为帝乡,右辖须得千夫良。
简俾明公捧檄行,直从岭表趋岳阳。
薇垣三日足甘雨,湖岳为尔生辉光。
甘泉野老无拘束,脚底洞天三十六。
神游衡岳四十年,祝融招手坐青玉。
愿公无禁朱陵关,鹤驭来时春草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