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贝叶(bèi yè)的意思:贝叶意为贝壳的叶子,比喻微小而珍贵的东西。
不用(bù yòng)的意思:不需要、不必要
到家(dào jiā)的意思:达到最高水平或程度,完全掌握
扶桑(fú sāng)的意思:扶桑是指日本的古称,也用来比喻东方国家或东方文化。
故乡(gù xiāng)的意思:指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或者与自己有深厚情感的地方。
国人(guó rén)的意思:指中国人民,也可泛指一个国家的人民。
金策(jīn cè)的意思:指高明的计策或妙策。
空阔(kōng kuò)的意思:广阔无垠,辽阔无边
去路(qù lù)的意思:指前途或出路被堵塞,无法继续前进。
如来(rú lái)的意思:佛教中指佛陀,也可用来形容某人具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特质。
天空(tiān kōng)的意思:指大气层中地面以上的空间,也用来比喻无限广阔、辽阔无边的境地。
西天(xī tiān)的意思:指远离尘嚣,遥远的地方
向日(xiàng rì)的意思:指向着太阳的方向,比喻积极向上、向着光明的方向努力。
晓色(xiǎo sè)的意思:指黎明时分的天色,也用来形容非常早的时间。
中土(zhōng tǔ)的意思:指中国的土地,常用于形容中国的国土或土地环境。
-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徐贲所作的《送日本僧》,描绘了清晨送别日本僧人时的景象。首句“万里扶桑晓色微”以壮丽的东方日出为背景,暗示了送别的地点在遥远的海边,拂晓时分显得尤为宁静。"海天空阔去人稀"进一步渲染了离别时的寥落与寂寥,海天相接,行人稀疏,凸显了僧人的孤独旅程。
接下来两句“木杯不用随潮渡,金策惟应向日飞”,通过木杯和金策的意象,表达了对僧人坚定信念的赞美,木杯不必依赖潮水,象征其内心坚定;金策指向太阳,寓意其追求真理的决心。"去路犹餐中土饭,到家重著故乡衣"则表达了对僧人旅途中的简朴生活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最后两句“国人应问如来法,带取西天贝叶归”,以国人的期待和僧人带回佛法的使命作结,贝叶是古代印度书写经文的材料,此处寓指佛法,表达了诗人希望僧人能成功传播佛法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僧人长途跋涉的关切,又有对其佛法传播使命的期许,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官渡柳歌送李员外承恩往扬州觐省
君不见官渡河两岸,三月杨柳枝。
千条万条色,一一胜绿丝。
花作铅粉絮,叶成翠羽帐。
此时送远人,怅望春水上。
远客折杨柳,依依两含情。
夹郎木兰舟,送郎千里行。
郎把紫泥书,东征觐庭闱。
脱却貂襜褕,新著五綵衣。
双凤并两翅,将雏东南飞。
五两得便风,几日到扬州。
莫贪扬州好,客行剩淹留。
郎到官渡头,春阑已应久。
殷勤道远别,为谢大堤柳。
攀条傥相忆,五里一回首。
明年柳枝黄,问郎还家否。
句
烟破树头惊宿鸟,露凝苔上暗流萤。
山人见月宁思寝,更掬寒泉满手霜。
绀殿雨晴松色冷,禅林风起竹声馀。
风过古殿香烟散,月到前林竹露清。
更有闲宵清净境,曲江澄月对心虚。
寒露已催鸿北去,火云渐散月西流。
园梅坼甲迎春笑,庭草抽心待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