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轨迹(guǐ jì)的意思:轨迹指物体运动时所留下的痕迹或路径,也可以比喻人的行为、言论等的发展变化过程。
国法(guó fǎ)的意思: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江河(jiāng hé)的意思:比喻事物的发展或变化如同江河流水一样不可阻挡。
金科(jīn kē)的意思:指非常宝贵、极其重要的科目或技艺。
平亭(píng tíng)的意思:平和宽广的亭子,比喻心地宽广,待人和气。
仆区(pú qū)的意思:指人们在言语、行动上虚伪、阿谀奉承,迎合他人的喜好,不敢直言直语。
三尺(sān chǐ)的意思:三尺是指长度为三尺的物体,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身高或高度。
天王(tiān wáng)的意思:指统治一方或一方之主,也用来形容某个领域中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人。
王位(wáng wèi)的意思:指君主的地位和权力。
祥刑(xiáng xíng)的意思:指善恶得到了公正的判决和适当的处罚。
悬衡(xuán héng)的意思:指在两种或多种矛盾的力量、因素或情况之间保持平衡。
夷易(yí yì)的意思:指事物发展、变化极为简单、容易。
玉条(yù tiáo)的意思:指美玉的形状,比喻美好的事物。
昭如(zhāo rú)的意思:明亮如日,光彩照人。
正月(zhēng yuè)的意思: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一年的开始。
执秩(zhí zhì)的意思:担任职务,执掌权力。
昭如日星(zhāo rú rì xīng)的意思:明亮如同太阳和星星一样
- 鉴赏
这首《议狱诗(其五)》由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通过诗歌的形式探讨了法律与道德、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关系。
首句“天王位正月,饬吏布祥刑”描绘了君主在正月时颁布仁德之刑,彰显了君主对法律的重视和对民众福祉的关怀。接下来,“昭如日星鉴,浩若江河行”运用比喻手法,将君主的法律比作明亮的日星和浩瀚的江河,强调法律的光明正大和广泛覆盖,如同日星照耀大地,江河滋养万物。
“轨迹既夷易,辞验亦平亭”进一步阐述了法律的公正与公平,如同道路平坦易于行走,言辞验证也应公正无偏。这反映了作者对于法律制度应当遵循简单、明确、公正原则的主张。
“执秩遂为愆,仆区终自倾”则指出如果执行法律的人失职,那么整个社会秩序将会受到破坏,暗示了官员的责任重大,必须严格遵守法律,公正执法。
“玉条有三尺,金科无十程”以玉条和金科为喻,分别代表法律的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玉条象征着法律的尊严和纯洁,而金科则是法律的神圣不可动摇。这两句话强调了法律的权威和不可篡改性。
最后,“悬衡乃国法,在鼎非吾民”总结了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悬挂的秤是衡量正义的标准,是国家法律的体现;而鼎则象征着人民的生活和命运。这句话表达了法律是为了保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正义而存在的理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法律与道德、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强调了法律的公正、公平、权威以及其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