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奉 陪 段 相 公 晚 夏 登 张 仪 楼 唐 /姚 康 登 览 值 晴 开 ,诗 从 野 思 来 。蜀 川 新 草 木 ,秦 日 旧 楼 台 。池 景 摇 中 座 ,山 光 接 上 台 。近 秋 宜 晚 景 ,极 目 断 浮 埃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登览(dēng lǎn)的意思:指上山或高处游览、观赏。
浮埃(fú āi)的意思:指浮尘飞扬、尘埃弥漫的样子。
极目(jí mù)的意思:极目指的是向远处极目远望,形容目光远大、眼界宽广。
楼台(lóu tái)的意思:楼台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或台阶,常用来比喻权势显赫、声望高大的地位。
目断(mù duàn)的意思:目光停止,无法继续看下去。
山光(shān guāng)的意思:山光指的是山上的光线,比喻景色优美、光明照人。
上台(shàng tái)的意思:登上舞台或讲台,开始表演或演讲。
蜀川(shǔ chuān)的意思:指蜀地的山川地貌,也用来比喻美丽的山川景色。
晚景(wǎn jǐng)的意思:指人的晚年生活情况或事物的晚期状态。
野思(yě sī)的意思:指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不受拘束的思考方式。
中座(zhōng zuò)的意思:中座是一个形容词,表示在座的人中间的位置或地位最高。
- 注释
- 登览:登山或游览。
野思:野外的灵感,或指自由无拘束的思绪。
蜀川:古代中国地区名,今四川一带。
秦日:指秦朝时期,这里可能象征古老的历史。
池景摇中座:池塘倒影在座位周围摇曳。
山光接上台:山色与楼台相连,仿佛融为一体。
近秋宜晚景:临近秋季,傍晚时分的景色最为适宜。
浮埃: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
- 翻译
- 趁着晴朗的日子登高远望,诗篇源于野外的思绪。
蜀地的新绿草木,映衬着秦地古老的楼台。
池塘中的倒影摇曳在座位间,山色与楼台相接天边。
接近秋天的傍晚景色最美,极目远眺,尘世的浮华尽消散。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晴朗开阔的景象,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了思索与感慨。"蜀川新草木"表明时节已至初夏,自然界呈现出新的生命力;而"秦日旧楼台"则带有历史的沧桑感,似乎在对比过去与现在。"池景摇中座,山光接上台"写出了诗人所处之地的美丽景色,水波不兴,倒映着山的轮廓,与楼台相连,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近秋宜晚景"意味着夏末秋初,日照时间变长,是欣赏自然风光的好时节。而"极目断浮埃"则是说即便眼力所及之处,也只能看到天边与尘世间的界限模糊不清,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受。
诗中没有直接的情感表达,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联想,传递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可能隐含的历史沧桑、时光流转的哲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