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二庭(èr tíng)的意思:指人的两个庭院,比喻两个家庭或者两个阵营。
烽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时期烽火四起、战事频繁的景象。
封侯(fēng hóu)的意思:指被封为侯爵,成为高官显贵的意思。
归望(guī wàng)的意思:回顾过去,追忆往事
汉国(hàn guó)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中央政权或中央政权的集中地。
河源(hé yuán)的意思:比喻事物的根源或起源。
军壁(jūn bì)的意思:指战士们紧密地站在一起,形成坚固的阵势,以抵御敌人的攻击。
客心(kè xīn)的意思:指客人的心思,也指对客人的关心和尊重。
苦战(kǔ zhàn)的意思:艰苦地战斗,形容在困难的环境下奋力作战。
龙庭(lóng tíng)的意思:指帝王的庭院,也比喻权势极大的人物的居所。
山路(shān lù)的意思:比喻困难险阻的道路。
戍楼(shù lóu)的意思:指军队在边防地区建立的防御工事,也用来比喻守卫边疆、保卫国家的人。
朔气(shuò qì)的意思:指初冬时节的寒气。
望断(wàng duàn)的意思:形容期望非常迫切,但无法达到,心情极度失望。
燕颔(yàn hàn)的意思:形容人的颈项修长美丽,也形容人的仪态端庄。
灶火(zào huō)的意思:指家庭生活的火炉,也用来比喻家庭的温暖和团结。
此诗描绘了一位归乡旅人在黄昏时分,于蒲类津附近所见所感。开篇“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家园的无尽哀愁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已经中断,只能在万水千山中徒增旅人的思乡之情。
接着,“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写出了自然景观,山路依旧向南延伸,而河流则自北而来,这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描述,也象征着诗人内心对于归途的渴望与无奈。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则捕捉了黄昏时分的景象,晚风带来了边塞的萧瑟气息,而初升的新月投下了边关的秋意,这些自然之物都让诗人更加感受到旅途中的孤独与凄凉。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描绘了一种战备紧张的氛围,夜晚的营火连成一线,与白昼升起的烽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边塞战争频发的背景。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只知道战争与功名的人的无奈与同情,龙庭指代军事将领,他们的生活充满战斗,而燕颔(燕尾,即古代官帽的一种)则象征着官职和荣誉,但这些对于诗人来说,并不值得羡慕。
结尾“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则是对历史上的贤良将领兰陵公(指兰陵萧何)的赞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政治的失望和无力感,不愿让后世因自己的不作为而感到羞愧。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与战争氛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及对英雄将领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时代的无奈和个人命运的悲凉。
上日端居,春风缓度,宛似山家。
迟迟萼绿,晴昊待繁花。
何处樵青供饮,祇松响、如沸炉茶。
高眠罢,门开剥啄,喜揽瑶华。奚必向人誇。
须领取、南阳独寄琅琊。芙蓉墅静,此物是生涯。
那得扁舟相就,共吟尽、初柳明霞。
堪遥忆,幽寻处处,溪草新芽。
花檀方拍。花泪频频滴。紫钗卖,乌丝裂。
玉环悲蜀道,铜雀欺孙策。
东风逆,二乔应作漳台客。
三秋如一日,九曲回肠结。空自把,韶华掷。
本非司马窃,难对虞侯说。
凄凉夜,举杯自忏当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