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杯渡(bēi dù)的意思:杯渡是一个形容词,表示非常短暂或转瞬即逝。
不应(bù yīng)的意思:不应指的是不应该,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是不应该发生或存在的。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出家(chū jiā)的意思:指一个人离开家庭,放弃尘世的事物,投身于宗教修行或出家修道。
调度(diào dù)的意思:调度是指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人员、物资或资源的分配和运用。
浮杯(fú bēi)的意思:指人生短暂,应珍惜时间。
复性(fù xìng)的意思:指事物经历一次变化后又恢复原状或原状态。
归隐(guī yǐn)的意思:退隐于世,远离纷扰,回归本真。
归宿(guī sù)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最终归属的地方或状态。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家儿(jiā ér)的意思:家庭、家人
可嘉(kě jiā)的意思:值得称赞、值得赞扬
老师(lǎo shī)的意思:指没有名声的老师或没有名师指导的学生。
那能(nà néng)的意思:表示事情的发生或结果完全不可能或不可能实现。
年龄(nián líng)的意思:指人的年纪或年龄段。
飘忽(piāo hū)的意思:形容人的思想、行为不稳定,容易变化。
蒲团(pú tuán)的意思:指坐垫、座垫,也比喻坐得稳当、安稳。
却来(què lái)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结果与预期相反,出乎意料。
却归(què guī)的意思:表示事物最终还是回到原来的状态或归宿。
人手(rén shǒu)的意思:人手指的是人的手,用来形容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数量。
如云(rú yún)的意思:形容数量多,多得像云一样。
上人(shàng rén)的意思:指高人、有道德修养和学问的人。
上浮(shàng fú)的意思:上升,浮动
时路(shí lù)的意思:指时机和道路,表示时机和条件成熟。
水上(shuǐ shàng)的意思:比喻在困境中艰难地维持生计。
送行(sòng xíng)的意思:为别人送行或送别时,表示祝福和告别。
宿处(sù chù)的意思:指人们暂时居住或休憩的地方。
他时(tā shí)的意思:指将来某个时候,将来的时候。
天分(tiān fèn)的意思:指人天生具备的才能或本领。
忘却(wàng què)的意思:指遗忘或淡忘某事或某人。
谓为(wèi wéi)的意思:称为;说成是
性资(xìng zī)的意思:指具备才智、资质出众的人。
学道(xué dào)的意思:学习道德修养和道德准则。
也可(yě kě)的意思:也可以;也行
意似(yì sì)的意思:意思相似或相近。
亦复(yì fù)的意思:也能够再次复原、恢复原状
隐静(yǐn jìng)的意思:指隐藏起来,不声张,保持安静。
颖悟(yǐng wù)的意思:形容人聪明敏捷,思维敏锐,能够迅速领会和理解事物。
有缘(yǒu yuán)的意思:有缘指两个人因为前世的因缘关系而有缘相遇或有缘相知。也可以用来形容两个人有着特殊的缘分,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
止是(zhǐ shì)的意思:只有这个,没有别的。
终日(zhōng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诸方(zhū fāng)的意思:各个方面、各方人士
出家儿(chū jiā ér)的意思:指放弃世俗生活,选择出家修行。
- 注释
- 上人:高僧。
手持:拿着。
隐静书:深沉的经书。
刊成:完成。
送行句:赠别诗篇。
飘忽如云:如云般飘忽。
不可留:无法挽留。
隐静山中:寂静的山中。
为僧亦有缘:出家也有缘分。
老师:老师。
非易遇:实属不易遇到。
遍参:遍访。
归宿处:心灵归宿。
退量:自知。
不如人:不超群。
性资:天资。
颖悟:聪颖。
蒲团:禅修垫子。
水上浮杯渡:看着水上漂浮的茶杯度日。
诸方:四方。
年龄犹未暮:青春尚未老去。
参竟:参悟完毕。
岩上住:共居山岩。
止是:只是。
出家儿调度:出家人常有的打算。
若也可其言:如果老师同意他的想法。
忘却来时路:忘记当初的修行之路。
- 翻译
- 高僧手握深沉的经书,向我展示已完成的赠别诗篇。
诗中的意象如云般飘忽,无法挽留,他又返回了寂静的山中。
他认为自己出家也有缘分,能侍奉老师实属不易。
然而,他深知修道需遍访名师,要找到心灵归宿之处。
他自知天资并非超群,也不算聪颖,
无法整日静坐禅修,只能看着水上漂浮的茶杯度日。
他想背起行囊游历四方,趁着青春尚未老去。
将来参悟完毕后,他会回到这里,与老师共居山岩。
高僧的这份心意值得赞赏,但这似乎是出家人常有的打算。
如果老师也同意他的想法,就不应忘记当初的修行之路。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弟子对师傅的深情思念和对修行的执着追求。开篇“上人手持隐静书,示我刊成送行句”,展示了师长赠送法门要诀,鼓励弟子继续修道。接下来的“飘忽如云不可留,又归隐静山中去”表达了对逝去光阴的感慨,以及对山林深处寂静生活的向往。
“自谓为僧亦有缘,获事老师非易遇”,弟子认为能够成为僧人并得到师傅指导是缘分,使人感到珍贵。紧接着的“第念学道须遍参,要證此心归宿处”显示了对佛法的渴望和探求,以及寻找心灵归宿的决心。
在“退量天分不如人,亦复性资非颖悟”中,诗人表达了一种谦虚与自知之意,承认个人的修为与天赋不同,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即刻领悟。随后的“那能终日坐蒲团,只看水上浮杯渡”,则是对长时间打坐冥想的困难,以及生活中的世俗琐事(如水上漂浮的叶片)所做的比喻。
诗人在“挑囊亦欲走诸方,趁此年龄犹未暮”中表达了出游四方的愿望和利用青春时光的决心。最后,“他时参竟却归来,伴我老师岩上住”,则预示着未来将会回到师傅身边,与之共同居住在山中。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佛法修行的执着追求,对师傅的尊敬和思念,以及对于修道过程中的自我认识与反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坚定,是一篇充满禅意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