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桃 源 道 中 用 邢 子 中 丈 旧 韵 宋 /赵 蕃 山 川 曾 是 避 秦 余 ,何 得 真 成 画 不 如 。想 象 曾 闻 昔 所 赋 ,经 行 为 记 我 今 初 。欲 知 赋 役 无 逃 遁 ,看 取 耕 桑 映 密 疏 。雨 笠 烟 蓑 春 正 好 ,盍 抛 手 板 便 从 渠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避秦(bì qín)的意思:避开像秦朝那样的暴政或者强大的对手。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成画(chéng huà)的意思:指成就很高的画作。
春正(chūn zhèng)的意思:春天刚开始的时候
赋役(fù yì)的意思:指被迫承担繁重的劳动或责任。
耕桑(gēng sāng)的意思:指农民耕种田地和养蚕的劳动。
何得(hé de)的意思:指得到什么或明白什么的来源。
经行(jīng xíng)的意思:指行经、经过。
看取(kàn qǔ)的意思:观察并取得有关信息或经验。
密疏(mì shū)的意思:指事物的关系或联系紧密或疏远。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手板(shǒu bǎn)的意思:手板是指手掌的背面。成语“手板”表示指责、批评或惩罚。
逃遁(táo dùn)的意思:逃避责任或困境,躲避现实。
想象(xiǎng xiàng)的意思:指通过思考、构思等方式在脑海中形成图像或概念。
行为(xíng wéi)的意思:
◎ 行为 xíngwéi
[action;behavior;conduct] 行伪。谓举止行动;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雨笠(yǔ lì)的意思:戴着雨帽,遮挡雨水。比喻能力出众,能够应对困难或挫折。
真成(zhēn chéng)的意思:真实地成为,完全成为
正好(zhèng hǎo)的意思:刚好符合预期或需要;恰好
雨笠烟蓑(yǔ lì yān suō)的意思:形容人在雨中戴着斗笠、身披蓑衣,形象逼真。
- 注释
- 山川:自然景观,指代历史背景。
避秦:逃避秦朝的暴政。
画不如:不如画中美丽。
昔所赋:过去的文学描绘或传说。
经行为记:亲身经历来记忆。
赋役:赋税和徭役。
逃遁:逃避。
耕桑:农耕与养蚕,代表农业生产。
密疏:形容田地的密集与稀疏。
雨笠烟蓑:雨中的斗笠和烟雾中的蓑衣,形容农耕场景。
春正好:春天正是农忙时节。
盍:何不。
抛手板:放下工具。
从渠:跟随他们(农夫)。
- 翻译
- 过去的山川曾是逃避秦朝暴政的地方,怎么会真的比不上一幅画呢。
曾经听说的描绘,是我今日初次亲身经历的想象。
想要了解赋税徭役无法逃避的事实,只需看看农耕与桑树在密集与稀疏中交织。
春天雨润烟蒙,农夫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正合适,何不放下劳作,随他们去享受呢。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桃源道中的所见所感,以避秦隐居的山川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首句“山川曾是避秦馀”暗示了桃源的历史渊源和隐逸气息,而“何得真成画不如”则强调眼前的景色之美,甚至超越了画卷的描绘。
颔联“想象曾闻昔所赋,经行为记我今初”通过回忆和亲身体验,表达了诗人对前人诗篇的追慕和对自己当下行程的记录,体现了他对文学与现实的交融欣赏。
颈联“欲知赋役无逃遁,看取耕桑映密疏”揭示了桃源中人们生活的宁静与自给自足,没有繁重的赋税,只有农耕与桑麻的和谐画面,寓意着理想社会的平等与安居。
尾联“雨笠烟蓑春正好,盍抛手板便从渠”以春雨中农夫劳作的场景收束,劝告人们不妨放下繁琐事务,投身于这如画的田园生活,流露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
整体来看,赵蕃的这首诗以桃源为载体,寓言式地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语言质朴,意境深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摸鱼儿.紫云山房拟赋莼
怪鲛宫、水晶帘卷,冰痕初断香缕。
澄波荡桨人初到,三十六陂烟雨。春又去。
伴点点荷钱,隐约吴中路。相思日暮。
恨洛浦娉婷,芳钿翠剪,奁影照凄楚。
功名梦,消得西风一度。高人今在何许。
鲈香菰冷斜阳里,多少天涯意绪。谁记取。
但枯豉红盐,溜玉凝秋箸。尊前起舞。
算唯有渊明,黄花岁晚,此兴共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