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承明(chéng míng)的意思:接受明主的命令或指示,承担责任。
发问(fā wèn)的意思:提出问题或询问意见
蒿宫(hāo gōng)的意思:指宫殿荒废,草木丛生的景象。比喻事物衰败、荒废、不再被人重视。
嗟嗟(jiē jiē)的意思:表示悲伤、叹息或感叹的声音。
埋没(mái mò)的意思:埋没意味着被掩埋、被忽视、被遗忘或被埋藏。指人才、事物等被埋没在大众之中,没有被充分发挥或被重视。
其如(qí rú)的意思:类似于、如同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三公(sān gōng)的意思:指官员的三个职务,分别是公事、公款、公车,也泛指官员的权力、财物和特权。
邵伯(shào bó)的意思:指以忠诚、正直、有胆识的人。
一代(yī dài)的意思:指同一时代的人或事物。
玉树(yù shù)的意思:指品质高尚、才华出众的人或事物。
- 翻译
- 做官难道不是为了显达吗,但我的期望却未能满足。
他的言辞敏捷,能打动一代人,提出的问题连三公也无法回答。
他厌倦了在朝廷中直面应对,渴望像邵伯那样过隐逸的生活。
哎,如同那棵玉树被折断,才华横溢的他只能埋没在平凡的宫中。
- 注释
- 官:官职,仕途。
岂:难道。
达:显达,升迁。
其:然而。
敏辞:敏捷的言辞,才思出众。
倾:打动,影响。
一代:一个时代的人。
诎:使...屈服,难倒。
厌向:厌倦了在...(做某事)。
承明:承明殿,古代宫廷中重要的议事场所。
思行:渴望实行。
邵伯风:邵伯,指隐居生活,邵伯是古代隐士。
嗟嗟:叹息声。
玉树:比喻人才出众。
折:折断,比喻受挫或被压制。
蒿宫:普通宫室,暗指地位不高。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挽歌,悼念的是曾任端明殿学士的李侍郎。诗中表达了对李侍郎未能充分实现抱负的惋惜之情。"官岂不为达",意指他本有望仕途显达,但似乎并未如愿;"其如望未充",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期望并未完全实现。诗人称赞李侍郎才思敏捷,言辞能打动一代人,连三公也被他的问题难倒("敏辞倾一代,发问诎三公")。然而,他却厌倦了在朝廷的繁杂事务中任职,更向往像邵伯那样清静的生活("厌向承明直,思行邵伯风")。最后,诗人感叹李侍郎如同美玉般的才华被埋没在平凡的官位上("嗟嗟玉树折,埋没彼蒿宫"),表达了深深的哀悼和对人才被忽视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对逝者的敬仰与惋惜交织其中。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处暑日二首·其二
半夏愁望雨,雨足且及时。
早禾并晚谷,高田复下陂。
均转歉为丰,非予意所期。
方当庆逢年,吾民庶免饥。
闽中报夏旱,淮下涨南涯。
嗟嗟茕独哀,何由拯垫危。
丁宁命抚恤,不待成灾题。
喜近而忽远,浅衷吾不为。
疏帘淡月.帘阴
篆烟香细。绕绣闼重重,被伊凝滞。
雨过潇湘,满地碧痕如水。醒馀蕉梦人空倚。
半遮愁、半遮憔悴。尽容花底,夕阳不许,玉钩收起。
问谁也、玲珑巧制。恍青晕笼沙,白描着纸。
熠耀潜穿,真个明投暗里。藓阶粉月沈凉意。
障微云、魂甜末丽。怪他烛影移来,埽却秋纹半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