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酬 李 寄 轩 宋 /释 智 愚 寄 傲 知 何 所 ,行 藏 匪 一 轩 。究 心 无 别 旨 ,鸣 道 有 来 源 。未 先 通 理 不 ,声 诗 不 在 言 。相 期 湖 上 寺 ,执 手 听 啼 猿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在(bù zài)的意思:不在表示不在某个地方或不参与某个活动。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寄傲(jì ào)的意思:将个人的傲气、自信寄托于某种事物或境遇之中。
究心(jiū xīn)的意思:用心深入探究,追求真理。
来源(lái yuán)的意思:指事物所产生的根源或起始点。
声诗(shēng shī)的意思:指声音如诗,形容音乐、歌唱等声音悦耳动听,有诗意。
通理(tōng lǐ)的意思:通达事理,了解道理。指能够理解和掌握事物的道理,具备明智的思考和处理能力。
先通(xiān tōng)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具有比他人更早获得知识或了解的能力。
相期(xiāng qī)的意思:约定某个时间、地点见面。
行藏(xíng cá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行为表现。
有来(yǒu lái)的意思:表示事情或人物会出现、会到来。
执手(zhí shǒu)的意思:指手牵手,表示两人紧密相连,共同前进。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的作品《酬李寄轩》。诗人以寄傲之情起笔,表达自己不拘于俗世,行为藏身并无固定之所的态度。"究心无别旨"表明他专注于内心追求,不执着于外在功名,而"鸣道有来源"则暗示他的思想和言论源自对大道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未话先通理"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李寄轩交流时,无需多言便能通达道理,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思想共鸣。"声诗不在言"则指出,真正的艺术并非仅在于言辞的华丽,而是内在情感和哲理的传达。
最后,诗人期待与李寄轩在湖上的寺庙中相见,共享宁静时光,聆听自然的声音——啼猿的叫声,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挽崔舍人
声闻江淮满,文章燕许期。
棣华联秀萼,椿老见芳枝。
璧水风流尽,金銮宠遇私。
哀崇极闵饰,埋玉更成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