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谁频过,时牵旧令情。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八闽(bā mǐn)的意思:八闽是指福建省的旧称,也常用来指代福建的八个地区。
鞭笞(biān chī)的意思:指用鞭子抽打,比喻严厉批评或严酷待遇。
不对(bú duì)的意思:表示错误、不正确。
称望(chēng wàng)的意思:指人们对一个人的声誉和地位给予高度的评价和期望。
传命(chuán mìng)的意思:传递命令或使命。
祭酒(jì jiǔ)的意思:指担任宴会上祭祀神明的人,也指担任宴会上敬酒的人。
命令(mìng lìng)的意思:命令是指上级对下级的口头或书面指示,要求其执行某项任务或采取某种行动。
生传(shēng chuán)的意思:指人们对某个人或事物的传述、传扬。
望郡(wàng jùn)的意思:望郡意为远望故乡,形容思乡之情。也可以指远望的心情。
问政(wèn zhèng)的意思:指向政府或官员提出问题,以期得到解答或解决问题。
弦诵(xián sòng)的意思:指琴师弹奏琴弦,表达出深情款款的音乐。比喻读书声音动听,有感染力。
章程(zhāng chéng)的意思:指官方规定的制度、规章、条例。
诸生(zhū shēng)的意思:指众多的学生或学者。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福建建宁郡祭酒职位的独特风范与氛围。首句“八闽称望郡”点明了建宁在福建地区的显赫地位,“祭酒职尤清”则强调了祭酒这一官职的清正与尊贵。接着,“不对鞭笞事,惟闻弦诵声”两句,通过对比日常行政事务与教育活动,突出了祭酒职位以教化为主、以德育人的重要职责。
“诸生传命令,六藉校章程”描绘了祭酒在教育管理中的角色,即通过指导和监督学生学习,确保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问政谁频过,时牵旧令情”则表达了对祭酒在地方政务中作用的关注,以及对其过去贡献的怀念之情。
整体而言,此诗不仅赞美了祭酒这一职位在教育与治理方面的卓越贡献,也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尊重与推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社会中教育与政治相结合的独特风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