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对月(duì yuè)的意思:指两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对着同一轮明月,象征着相思、思念。
癖爱(pǐ ài)的意思:形容对某种事物或某种行为有着特别的喜好和偏爱。
人性(rén xìng)的意思:指人的天性、本性,也指人的品性、品质。
山外(shān wài)的意思:指远离尘嚣、宁静幽远的地方。
诗人(shī rén)的意思:
[释义]
(名)写诗的作家。
[构成]
偏正式:诗(人
[例句]
曹操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作宾语)双鬟(shuāng huán)的意思:形容女子梳着两个鬏髻,也比喻双方争斗、相持不下。
外面(wài miàn)的意思:指离开某个地方或范围,指的是离开室内、进入室外的意思。
无限(wú xiàn)的意思:没有限制或界限,没有尽头或止境。
中夕(zhōng xī)的意思:指白天和夜晚之间的时刻,也可以表示短暂的时间。
坐堂(zuò táng)的意思:指法官或审判人员在法庭上主持审理案件。
- 翻译
- 诗人的性情特别喜欢观赏山景,早晨坐在厅堂中欣赏,傍晚也不愿离开。
他只觉得对着月亮和山景无比美好,然而在月光山色之外,似乎还有八个如鬟发般的女子形象浮现。
- 注释
- 性癖:个人特殊的爱好或倾向。
晓坐:清晨坐着。
夕懒还:傍晚懒得返回。
月山:明亮的月光下的山景。
八双鬟:可能象征着八个美丽的女子形象,或者比喻山峦的形态。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开篇“诗人性癖爱看山”直接点出主题,即诗人的个性使然对山有着特别的喜爱。“晓坐堂中夕懒还”则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诗人在清晨坐在堂中,到了傍晚依旧不愿离去,这种惰意也透露出他对大自然的沉醉。
“只对月山无限好”,这里的“月山”指的是明月与高山的美丽景致。诗人心中的这份喜爱是无边际的,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向往。而接下来的“月山外面八双鬟”,则有些难以解读,有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风景或者情境,但由于信息不足,这里不做具体解释。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个热爱自然、愿意沉浸在山水之间的诗人形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无限的追求和欣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永兴招讨夏太尉
宝元元年西夏叛,天子命将临戎行。
二年孟春果来寇,高奴城下皆氐羌。
五原偏师急赴敌,昼夜不息趋战场。
马烦人怠当劲虏,虽持利器安得强。
二师覆败乃自取,岂是廊庙谋不臧。
朝廷又选益经略,三幕贤俊务所长。
或取李悝备边策,或欲五道出朔方。
仲夏科民挟弓矢,季冬括驴赍道粮。
官军未进复犯塞,搴旗杀将何倡狂。
遂令士卒愈沮气,欲使乘障胆不张。
我愿助画迹且远,侧身西望空凄凉。
庶几一言可裨益,临风欲寄鸟翼翔。
所宜畜锐保城壁,转馈先在通行商。
守而勿追彼自困,境上未免小夺攘。
譬如蚊虻噆肤体,实于肌血无大伤。
此言虽小可喻远,幸公采用不我忘。
诚知公虑若裴度,圣上听用同宪皇。
当时岂不历岁月,犹且众镇未陆梁。
况今鹰犬乏雄勇,便拟驰骋徒苍惶。
且缓须时励犀卒,终期拉朽功莫当。
《寄永兴招讨夏太尉》【宋·梅尧臣】宝元元年西夏叛,天子命将临戎行。二年孟春果来寇,高奴城下皆氐羌。五原偏师急赴敌,昼夜不息趋战场。马烦人怠当劲虏,虽持利器安得强。二师覆败乃自取,岂是廊庙谋不臧。朝廷又选益经略,三幕贤俊务所长。或取李悝备边策,或欲五道出朔方。仲夏科民挟弓矢,季冬括驴赍道粮。官军未进复犯塞,搴旗杀将何倡狂。遂令士卒愈沮气,欲使乘障胆不张。我愿助画迹且远,侧身西望空凄凉。庶几一言可裨益,临风欲寄鸟翼翔。所宜畜锐保城壁,转馈先在通行商。守而勿追彼自困,境上未免小夺攘。譬如蚊虻噆肤体,实于肌血无大伤。此言虽小可喻远,幸公采用不我忘。诚知公虑若裴度,圣上听用同宪皇。当时岂不历岁月,犹且众镇未陆梁。况今鹰犬乏雄勇,便拟驰骋徒苍惶。且缓须时励犀卒,终期拉朽功莫当。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1567c6a4a95d1d8806.html
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
丞相初得君,有志重儒术。
乃言天下士,徒此占清秩。
遂惩衒鬻人,忝冒十八七。
进君天禄阁,比众为第一。
又荐王张韩,恬可与君匹。
吾侪宜惭羞,空自预朝韠。
欲归无田园,强住枉岁日。
值君乘高轩,西望函谷出。
当时迎长卿,书史传未悉。
车驰及襁负,千万今可诘。
老农喜君来,田租不妄率。
织妇喜君来,缣机当俟毕。
府胥喜君来,督责去暴抶。
疾苦无不求,前人唯法律。
昼锦荣既浮,康民美方溢。
真为丈夫志,岂是名过实。
前以诗答韩三子华后得其简因叙下情
前者报君诗,妄说良有以。
昔予在京师,多为人所诋。
短章然无工,实未甘艺比。
因君有过褒,聊且发愤悱。
何言敢为师,乃是贵不韪。
平常遭口语,攒集犹毒矢。
此论苟一出,是非必蜂起。
偶尔道瘖聋,多疑已窃指。
虽恃不欺衷,恨未致速死。
安得二顷田,归耕曷为耻。
谁能事州郡,鸡狗徒聒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