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苏东坡竹》
《苏东坡竹》全文
元 / 黄公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一片湘云湿未乾,春风吹下玉琅玕

强扶残醉吟笔,帘帐萧萧翠雨寒。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残醉(cán zuì)的意思:形容醉酒后犹存醉意或酒醉未醒。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琅玕(láng gān)的意思:形容珍贵、美好的东西。

强扶(qiáng fú)的意思:用力扶持、支持。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一片(yī piàn)的意思:形容某种状态或情景下的整体一致或一片景象。

吟笔(yín bǐ)的意思:指写作或创作时,用笔吟咏而产生的灵感与文字。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竹林图景。首句“一片湘云湿未乾”,以湘云喻指轻柔的云彩,暗示了春雨初歇,云层未完全散去,营造出一种湿润清新的氛围。次句“春风吹下玉琅玕”,春风拂过,竹叶轻摇,仿佛是玉制的琅玕在空中飘落,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了竹子在春风吹拂下的动态美。

接着,“强扶残醉挥吟笔”一句,诗人似乎在酒后微醺的状态下,仍坚持提笔作诗,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洒脱与豪情。最后,“帘帐萧萧翠雨寒”描绘了竹林中的景象,翠绿的竹叶在细雨中显得格外清新,而“寒”字则增添了几分凉意,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爽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竹林之中,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竹子的形态美、动态美以及环境氛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佳作。

作者介绍
黄公望

黄公望
朝代:元   字:子久   号:一峰   籍贯:江浙行省常熟县   生辰:1269-1354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本姓陆,名坚,汉族,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后过继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今划归苍南县)黄氏为子,居虞山(今宜山)小山,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
猜你喜欢

寄行简

郁郁眉多敛,默默口寡言。

岂是愿如此,举目谁与欢。

去春尔西征,从事巴蜀间。

今春我南谪,抱疾江海壖。

相去六千里,地绝天邈然。

十书九不达,何以开忧颜。

渴人多梦饮,饥人多梦餐。

春来梦何处,合眼到东川。

(0)

九江北岸遇风雨

黄梅县边黄梅雨,白头浪里白头翁。

九江阔处不见岸,五月尽时多恶风。

人间稳路应无限,何事抛身在此中。

(0)

岁暮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

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0)

小重山

一闭昭阳春又春,夜寒宫漏永,梦君恩。

卧思陈事暗消魂,罗衣湿,红袂有啼痕。

歌吹隔重阍,绕庭芳草绿,倚长门。

万般惆怅向谁论,凝情立,宫殿欲黄昏。

(0)

归閒诗二十韵

漳北遥开郡,泉南久罢屯。

归寻初旅寓,喜作旧乡邻。

好鸟鸣檐竹,村黎爱幕臣。

土音今听惯,民俗始知淳。

烽火无传警,江山已净尘。

天开一岁暖,花发四时春。

杂卉三冬绿,嘉禾两度新。

俚歌声靡曼,秫酒味温醇。

锦苑来丹荔,清波出素鳞。

芭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

蜜取花间露,柑藏树上珍。

醉宜藷蔗沥,睡稳木棉茵。

茉莉香篱落,榕阴浃里闉。

雪霜偏避地,风景独推闽。

辞国来诸属,于兹缔六亲。

追随情语好,问馈岁时频。

相访朝和夕,浑忘越与秦。

功成在炎域,事定有閒身。

词赋聊酬和,才名任隐沦。

呼童多种植,长是此方人。

(0)

白马篇

白马紫金鞍,停镳过上兰。

寄言狭斜子,讵知陇道难。

赤坂途三折,龙堆路九盘。

冰生肌里冷,风起骨中寒。

功名志所急,日暮不遑餐。

长驱入右地,轻举出楼兰。

直去已垂涕,宁可望长安。

匪期定远封,无羡轻车官。

唯见恩义重,岂觉衣裳单。

本持躯命答,幸遇身名完。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