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琼镂玉缀为编,积雪涵秋调总全。
听处孰忘身有耳,弹时自以意为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炎昶的作品,名为《次韵题琴谱三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厚琴艺和对音乐的独特理解。
“镌琼镂玉缀为编”一句,以精美的工艺比喻琴弦,表达了琴的精致与华丽。“积雪涵秋调总全”则形象地将琴声比作积累的雪水,渗透着秋天的清冷之意,同时也强调了琴曲的完整与完美。
“听处孰忘身有耳”一句,表达了诗人在弹奏时完全沉浸于音乐之中,仿佛身体都化作了耳朵,只愿听到琴声。“弹时自以意为弦”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与琴的高度默契,以至于不需要刻意控制弦索,自然而然地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大音不泄琴何预”和“至妙无形操岂传”两句,分别强调了真正的音乐境界超越了言语的局限,不可言传,而是通过琴声来体验。诗人对音乐的理解已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层次,认为真正的艺术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在无形的操练中领悟。
最后,“忽触悠扬徽外趣”和“冷风凄雨滋孤蝉”两句,描绘了琴声如同冷风凄雨一般,在空旷之中回响,引起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通过这种意境,传达出一种对艺术至高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琴艺,更是表达了他对于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情感投入,是一首融合了技巧、感觉与哲思的美妙之作。
舍琴辞苦县,解剑入函关。
鹊报远人至,马冲春雨还。
荒榛郊北囿,葱翠国南山。
归见萧何政,条令旧镐间。
云开日照戟衣寒,净扫平沙路已乾。
吏散庭除少公事,畦挑芽甲足春盘。
要听林上鸣鸠变,试步塘阴绿水宽。
谁咏陈根有微绿,乌蟾易失似跳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