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与公仪会饮南湖作》
《与公仪会饮南湖作》全文
宋 / 文彦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湖上高楼远山,一樽清醑且开颜

今朝尚作林塘主,明日将归侍从班

心向白云虽自乐,身趋丹禁未容闲。

为君不惜厌厌醉,赏尽银蟾秉烛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秉烛(bǐng zhú)的意思:手持蜡烛,指代亲自主持或亲自负责。

不惜(bù xī)的意思:不计较付出,毫不吝惜

从班(cóng bān)的意思:指离开职务或岗位。

丹禁(dān jìn)的意思:指皇帝的谕旨,具有禁令的意义。

高楼(gāo lóu)的意思:高楼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也常用来比喻权势、地位、能力等方面的高度。

今朝(jīn zhāo)的意思:指现在、此时此刻。

开颜(kāi yán)的意思:指笑容满面、开心愉快的样子。

林塘(lín táng)的意思:林塘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人多拥挤、拥挤不堪的状态。

明日(míng rì)的意思:指事物的光辉或美好只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侍从(shì cóng)的意思:指随从、跟从的人。

厌厌(yān yān)的意思:心生厌恶,不再喜欢

银蟾(yín chán)的意思:指月亮。形容月亮的明亮光彩。

远山(yuǎn shān)的意思:远离自己所在的地方,到更远的地方去。

鉴赏

此诗描绘了文彦博与友人在南湖边饮酒赏景的情境,展现了诗人既享受自然之乐又兼顾官场责任的复杂心境。

首句“湖上高楼对远山”,以开阔的视野开篇,高楼与远山相映成趣,营造出宁静而壮丽的景象。次句“一樽清醑且开颜”,诗人手持美酒,面带微笑,表达了在美景中畅饮的愉悦心情。

接着,“今朝尚作林塘主,明日将归侍从班”两句,通过对比今朝与明日的身份变化,流露出诗人对当前悠闲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官场责任的预感。这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有对官场束缚的无奈。

“心向白云虽自乐,身趋丹禁未容闲”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渴望自由自在,追求心灵的宁静,但现实的官场责任却让他无法完全摆脱忙碌与束缚。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白云”与“丹禁”的对比,前者象征自由与超脱,后者代表权力与责任,形象地展示了诗人的矛盾心理。

最后,“为君不惜厌厌醉,赏尽银蟾秉烛还”表达了诗人为了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不惜沉醉其中,直到月光如银,烛火照亮归途。这不仅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美好瞬间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文彦博在官场与自然之间寻求平衡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美景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作者介绍
文彦博

文彦博
朝代:宋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进士及第。历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等职。庆历七年(1047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平王则起义功,拜同平章事。皇祐三年(1051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1055年)复相。
猜你喜欢

赠童尼

旧时艳质如明玉,今日空心是冷灰。

料得襄王惆怅极,更无云雨到阳台。

(0)

宿苍溪馆

孤馆门开对碧岑,竹窗灯下听猿吟。

巴山夜雨别离梦,秦塞旧山迢遰心。

满地莓苔生近水,几株杨柳自成阴。

空思知己隔云岭,乡路独归春草深。

(0)

关门望华山

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

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

翠微关上近,瀑布林梢悬。

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

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

会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

琼浆岂易挹,毛女非空传。

髣髴仍伫想,幽期如眼前。

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

(0)

送惠法师游天台因怀智大师故居

翠屏瀑水知何在,鸟道猿啼过几重。

落日独摇金策去,深山谁向石桥逢。

定攀岩下丛生桂,欲买云中若个峰。

忆想东林禅诵处,寂寥惟听旧时钟。

(0)

送齐郎中赴海州

华省占星动,孤城望日遥。

直庐收旧草,行县及新苗。

沧海天连水,青山暮与朝。

闾阎几家散,应待下车招。

(0)

过包尊师山院

卖药曾相识,吹箫此复闻。

杏花谁是主,桂树独留君。

漱玉临丹井,围棋访白云。

道经今为写,不虑惜鹅群。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