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妨(bù fáng)的意思:表示可以毫不拘束地做某事,没有什么妨碍或顾虑。
参差(cēn cī)的意思:形容不齐整、不齐全的样子。
尘襟(chén jīn)的意思:指衣襟上沾满尘土,形容人身上或物品上沾染了尘土,比喻人的品德受到玷污或事物受到破坏。
登览(dēng lǎn)的意思:指上山或高处游览、观赏。
高下(gāo xià)的意思:比较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的优劣,判断谁高谁低。
管领(guǎn lǐng)的意思:指掌管、管理事务的人。
含烟(hán yān)的意思:含有烟雾。形容事物有烟雾弥漫或有烟尘。也可比喻言论、文章等含混不清、模糊不明。
极目(jí mù)的意思:极目指的是向远处极目远望,形容目光远大、眼界宽广。
江山(jiāng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版图,也指国家的统治地位和政权。
郊原(jiāo yuán)的意思:指郊外的原野,比喻远离尘嚣,环境幽静。
领江(lǐng jiāng)的意思:指能够引领大江流域的水流,比喻有能力引导和领导众人。
楼台(lóu tái)的意思:楼台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或台阶,常用来比喻权势显赫、声望高大的地位。
品题(pǐn tí)的意思:
◎ 品题 pǐntí
[appraise] 评论人物,定其高下
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后汉书·许劭传》山酒(shān jiǔ)的意思:指山中的泉水,比喻真正的好酒。
山巅(shān diān)的意思:山顶,山的最高处。
诗联(shī lián)的意思:诗联是指由两句或多句诗组成的联句,常用于对联或诗歌创作中。
树木(shù mù)的意思:比喻一件事物发展壮大,达到数量众多或规模庞大的程度。
物象(wù xiàng)的意思:
(1).外界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 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4).景物,风景。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5).物候现象。《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山顶亭中所见的壮丽景色。首句"一亭平倚此山巅",写出了亭子的位置高耸,仿佛与山融为一体。"展尽郊原极目天"则展现了开阔的视野,远处的郊野和天空一览无余。
颔联"高下楼台微带雨,参差树木远含烟",细腻地描绘了雨后楼台若隐若现,树木在烟雾中若幻若真,增添了画面的朦胧美。这两句运用了对仗,使景致更具诗意。
颈联"品题物象诗联轴,管领江山酒满船",表达了诗人在此处吟诗作对,纵情山水,甚至以酒助兴的豪情。"官冗不妨登览兴",透露出诗人即使公务繁忙,也未忘欣赏自然,流露出豁达的人生态度。
尾句"尘襟到此自翛然","尘襟"指俗世烦恼,"翛然"意为超脱自在,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宁静,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自由和舒适。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以山水为主题的登高抒怀之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登临之乐,以及在自然中寻觅到的精神解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九日登屏山
有约携壶九日游,扶筇选胜豁双眸。
天空晴送群峰翠,野旷寒生落木愁。
浊酒故饶狂士态,黄花羞插老人头。
凭高不管风吹帽,坐破屏山一色秋。
拥翠楼
淳熙元年九月尾,菊未落英梅破蕊。
从来两美难必合,今忽得此一笑喜。
人言地瘴物失时,进忌太蚤退苦迟。
老夫亦岂不自觉,姑与饮酒仍赋诗。
忍令芳草直为艾,封植嘉树宁少待。
夕餐九华可无死,却期老岁于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