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林寺》
《东林寺》全文
唐 / 修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欲去不忍去,徘徊吟绕廊。

水光澹荡,僧好语寻常

碑古苔文叠,山晴钟韵长。

翻思南岳上,欠此白莲香。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莲(bái lián)的意思:指伪善、虚伪的人。

不忍(bù rěn)的意思:不忍指不能忍受、无法忍受的意思,表示不愿意或不忍心做某事。

澹荡(dàn dàng)的意思:指心境宽广、不受外界事物干扰的状态。

翻思(fān sī)的意思:指反复思考、翻来覆去地思索某个问题或事情。

好语(hǎo yǔ)的意思:指言辞美好、善良的话语。

南岳(nán yuè)的意思:指南岳衡山,也泛指高山峻岭。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水光(shuǐ guāng)的意思:水的光辉,形容水面上的反射光亮。也用来形容事物的光彩、色彩。

寻常(xún cháng)的意思:寻常指平凡普通、常见的事物或情况。

注释
欲去:想要离开。
不忍:舍不得。
徘徊:犹豫不决。
吟绕廊:低声吟唱在回廊。
水光:水面的光芒。
秋澹荡:秋天的水波荡漾。
僧好语:僧人的平常话语。
碑古苔文:古老石碑上的苔藓花纹。
山晴钟韵:晴天山中的钟声悠扬。
南岳: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
白莲香:象征高洁的白莲花香。
翻译
想要离开却又舍不得,我在回廊边犹豫着低声吟唱。
秋水泛着清冷的波光,僧人的话语平淡而深沉。
古老的石碑上青苔斑驳,山色晴朗,钟声悠长。
我回想起来,如果能登上南岳,就缺少这份白莲的清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东林寺内徘徊不忍离去的情景。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留恋。

“欲去不忍去”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在古典文学中颇为常见,常用来渲染离别之情。"徘徊吟绕廊"则是这种心情的外化表现,通过走廊的回环,传递出一种犹豫不决的情感。

接下来的“水光秋澹荡”和“山晴钟韵长”,都是在描写东林寺周遭的自然景观。"水光"指的是流水的光泽,而"秋澹荡"则是对水波纹理的一种形容词,常用以形容秋天水面的清澈与平静。"山晴"和“钟韵长”一起,则描绘了远处山峦在晴朗天气下的宁静,以及寺庙中悠扬的钟声。

诗中的“碑古苔文叠”,则是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一种描写。"碑"指的是立于寺院内记载往事或高僧语录的石碑,而“苔文叠”则形容这些碑上因年久而生出的青苔,通过这种细节,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一种敬仰。

最后,“翻思南岳上,欠此白莲香”,则是诗人心中对南岳(即衡山)的向往,以及对寺院中供奉的白莲花香气的留恋。"南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白莲香"则象征着清净无染,通过这种意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东林寺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宗教氛围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遗迹的崇敬,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清净之境的心灵状态。

作者介绍

修睦
朝代:唐   号:楚湘   生辰:?—918

(?—918)唐末五代初僧,号楚湘。唐昭宗光化间,任庐山僧正。与贯休、齐己、虚中、处默等为诗友。五代初,应吴国征辟赴金陵。后死于朱瑾之难。修睦以诗名,尤长于近体,多咏僧居生活。有《东林集》,已佚。 
猜你喜欢

仲咸以一秋苦雨两日忽晴以四韵见寄因次原韵兼纾客情

愁霖百日思低迷,昨夜星辰似旧时。

稼穑已伤忧客计,津梁全坏怯归期。

丹河浪减沙痕涨,锦岭霜晴月影迟。

喜霁未遑抽赋笔,劳君先惠碧云诗。

(0)

山僧雨中送牡丹

数枝香带雨霏霏,雨里携来叩竹扉。

拟戴却休成怅望,御园曾插满头归。

(0)

湖山十景·其四曲院风荷

避暑人归自冷泉,步头云锦晚凉天。

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旋买船。

(0)

贺生孙诗

纷纷郁郁烟结扉,传道老何孙子归。

褓中不作婴儿泣,芝兰共见生庭闱。

于公决狱德莫比,今日何公亦如此。

掌中送此麒麟儿,不是如来须孔子。

长儿本自长沙得,骥子生孙定奇特。

未论玉骨秋水神,闻说已传汤饼色。

(0)

题宁庵

寂寂钟鱼冷,松楸蔽杳冥。

云侵晴路湿,衣染晚岚青。

天未生人物,山应销地灵。

何祠香一瓣,遗恨满空庭。

(0)

西江月·其二蜡梅

轻蜡细凝蜂蜜,薄罗深压鹅黄。玉容纵不似何郎。

也在百花头上。试看眉间一点,全如瓶里孤芳。

明年此日趁鹓行。记取今朝胜赏。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