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有残丹火,窗遗溢宝篇。
早述《南华》理,还应返化仙。
这首诗描绘了书楼的景象与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业成人已去”暗示了书楼曾是某位成就卓著之人的居所,但人已不在,留下的是历史的痕迹。接着,“陈迹自依然”强调了这些痕迹虽历经岁月,却依旧存在,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灶有残丹火,窗遗溢宝篇”两句,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书楼的氛围。灶上的余烬象征着曾经的忙碌与智慧的火花,而窗前散落的宝篇则代表了丰富的知识与思想的传承。这两句不仅描绘了书楼的物理环境,也暗含了文化与智慧的延续。
“怀贤惊异世,抚事感流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或许在思考,那些曾经的伟人与他们的时代已经远去,而自己所处的时代虽不同,却同样值得珍惜与反思。
最后,“早述《南华》理,还应返化仙”可能是在借《南华经》(即《庄子》)中的哲学思想,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升华的愿望。诗人希望像古代的智者一样,通过深入理解宇宙与人生的奥秘,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书楼这一特定场景,巧妙地融合了对历史的回顾、对文化的敬仰、对时间的感慨以及对个人精神追求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情感世界。
湘云纤玉,楚葛篝香,澡兰帘幕风静。
怨抑难招,沉魄当年独醒。
莫唱江南古调,念天涯、深情谁省。
时暗换,最秦楼惆望,归期无定。
曾是榴裙误写,怕照眼枝头,绛绡花并。
巧篆盘丝,午镜绿窗闹影。
香蒲也应细剪,但年年、断云愁冷。
迎醉面,看银蟾、飞浴露井。
东郊人报,春风消息,先归御柳宫梅。
残雪恋枝,轻阴阁雨,郁葱瑞气佳哉。清晓九门开。
听舜韶声举,迤逦天街。
双阙连云,六鳌横海驾峰来。华灯竞簇楼台。
正丰年共乐,欢意徘徊。
帘卷弄妆,尘香趁马,轻寒细入人怀。争待凤舆回。
看一天星斗,移下蓬莱。
是处歌谣,太平声入万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