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春 日 思 旧 游 寄 南 徐 从 事 刘 三 复 唐 /许 浑 风 暖 曲 江 花 半 开 ,忽 思 京 口 共 衔 杯 。湘 潭 云 尽 暮 山 出 ,巴 蜀 雪 消 春 水 来 。怀 玉 尚 悲 迷 楚 塞 ,捧 金 犹 羡 乐 燕 台 。蓟 门 高 处 极 归 思 ,陇 雁 北 飞 双 燕 回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巴蜀(bā shǔ)的意思:指蜀地,古代巴国与蜀国的合称,泛指巴蜀地区。
春水(chūn shuǐ)的意思:春天的水,比喻希望或新生。
高处(gāo chù)的意思:指在高位的人容易受到冷落,也比喻位高权重的人容易受到攻击或遭遇困难。
归思(guī sī)的意思:回想;思念;怀念
怀玉(huái yù)的意思:怀玉是指心怀宝贵的品德和美好的品质。
蓟门(jì mén)的意思:指门庭草木繁盛的样子,形容景象美丽、繁华的样子。
京口(jīng kǒu)的意思:指言辞严峻,态度严厉,不容违抗的样子。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言辞严厉、态度坚决。
曲江(qǔ jiāng)的意思:曲江是一个地名,也指代了一种美丽的风景。在成语中,曲江常用来形容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衔杯(xián bēi)的意思:指饮酒时举杯,表示敬酒或祝酒。
燕台(yàn tái)的意思:指辽东的燕京和山东的台城,泛指北方和南方。
雁北(yàn běi)的意思:指北方地区,也用来形容人离开或远离家乡。
- 注释
- 风暖:温暖的春风。
曲江:唐代长安的名胜之地。
京口:古地名,今江苏镇江。
衔杯:举杯共饮。
湘潭:湖南湘潭。
暮山:傍晚的山峦。
巴蜀:古代地区名,今四川一带。
雪消:雪融化。
怀玉:怀中藏有美玉,象征美好或才华。
迷楚塞:迷失在楚地边塞。
乐燕台:燕台,代指繁华的都城,如汉代的洛阳。
蓟门:古代边关,此指北方边疆。
归思:思乡之情。
陇雁:甘肃、青海一带的雁。
双燕回:燕子成对回巢。
- 翻译
- 春风和煦,曲江花儿半开放,忽然忆起在京口共饮的时光。
湘潭的云雾散去,傍晚的山峦显现,巴蜀的积雪融化,春水开始流淌。
怀念那怀揣美玉的日子,心中仍感伤迷失在楚地边塞,捧着金杯,仍羡慕燕台的欢乐。
站在蓟门的高处,思乡之情更加强烈,望着陇雁向北飞去,而双燕却在此地回旋。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往昔游历之地的怀念之情。首句“风暖曲江花半开”以温暖的春风和初放的花朵勾勒出一个生机盎然的画面,接下来的“忽思京口共衔杯”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去与友人共同畅饮之乐的追念。第三句“湘潭云尽暮山出”中,“湘潭”指的是湖南一带,这里的“云尽暮山出”描绘了日暮时分,云雾散去,山影渐显的景象,给人一种时间流转、季节更迭的感慨。第四句“巴蜀雪消春水来”,则是对远方巴蜀地区春雪初融,溪流涌动之情景的描绘,此处不仅写出了自然景观,更暗示了时序变换与心境的转移。
中间两句“怀玉尚悲迷楚塞,捧金犹羡乐燕台”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游历之地的深切思念。其中,“怀玉”与“捧金”都是古代贵族或文人常用之物,此处借以象征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迷楚塞”、“乐燕台”则分别指向南方的楚国边塞和北方的燕国高台,暗示了诗人心中对于不同地域的怀念。
末尾两句“蓟门高处极归思,陇雁北飞双燕回”则将视角转移到北方。其中,“蓟门高处”指的是北方边塞之地,诗人站在高处极目所及之处,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而“陇雁北飞双燕回”则是对春归大地、鸟类迁徙之景象的描写,其中“陇雁”即黄河流域一带的野鸭,“双燕回”则形象地表达了春日万物复苏,生灵逐渐返回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展现出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移合浦郭功甫见寄
君恩浩荡似阳春,合浦何如在海滨。
莫趁明珠弄明月,夜深无数采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