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集古·其二赠别》
《集古·其二赠别》全文
金 / 李俊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洞庭风软荻花秋,客散江亭雨未休。

南去北来人自老,此中离恨两难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洞庭(dòng tíng)的意思:指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

来人(lái rén)的意思:指需要帮助或支援时,呼唤他人前来。

离恨(lí hèn)的意思:离别时的悲伤和痛苦之情

两难(liǎng nán)的意思:处于两个同样困难、无法选择的境地。

自老(zì lǎo)的意思:自己变老了。

南去北来(nán qù běi lái)的意思:指人来去匆忙,忙碌不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畔秋日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迭与人事变迁的深刻主题。首句“洞庭风软荻花秋”以洞庭湖的宁静秋景开篇,轻柔的风与飘落的荻花共同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下来,“客散江亭雨未休”一句,将视线转向江边的亭子,客人已散,只有雨水在不停歇地下着,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离愁别绪。

“南去北来人自老”是全诗的核心,诗人通过对比南来北往的人们,表达了时间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无论是南行还是北往,人们都在岁月的流转中逐渐老去,这种自然规律无法避免,也难以把握。最后,“此中离恨两难收”则点明了诗的主题——离别之痛。无论人们如何努力,内心的离愁别恨总是难以完全释怀,它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人心。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离别痛苦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俊民

李俊民
朝代:金   籍贯:自号鹤鸣老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猜你喜欢

谒江渎庙

坤轴东南倾,大江日夜注。

前驱下荆巫,馀涛略吴楚。

任势不期劳,得意缘所遇。

水也初无营,神哉亮谁主。

芳兰沉清华,碧藻舒翠缕。

晨鹄戏野岸,春凫集深渚。

均是得所安,而神岂私汝。

古来几精魂,舍此迷所处。

淫游不知还,沙村失烟树。

而我后千载,悠然在江浒。

抱啬贵无竞,矜名忌多取。

冥冥罨岸风,淫淫打船雨。

舞雪窥洪涛,开蘋渡前浦。

再拜谢神贶,聊复随所住。

(0)

偈十六首·其十四

释迦弥勒,犹是他奴。临济德山,是何草芥。

向上一路,荆棘成林。更欲翻身,堕崖落堑。

总不动著,当处活埋。生机临时,翻成乱统。

穿耳胡僧葱岭去,夜行踏雪马蹄轻。

(0)

赋东城梅花示哲上人

一枝冷落为谁开,欲遣寒香入酒杯。

铁石心肠犹解赋,芝兰风味合相陪。

腊前颇讶疏疏见,春尽何妨得得来。

十里东城不嫌远,待看山月照徘徊。

(0)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四

华林扰虎,手举数珠。驯彼郁屈,亦用兹乎。

巨颡脩鳞,能怖童子。慈眼视之,毒心自弭。

(0)

送赵正之判宗室学之官闽中

神明之胄庆所钟,禀毓不与常人同。

汉高子孙尽隆准,唐室贤辅多华宗。

本朝功德追前古,振振宗姓敦儒风。

君家奕世擅英誉,继持从橐声光崇。

向来仗节使关陜,风绩不减褰帷公。

自从国步暂艰危,低眉信命随飘蓬。

十年流落困羁旅,一日赐对明光宫。

御前奉命作大字,挥毫落纸蟠虬龙。

岂惟笔扛百斛鼎,固已气吐千丈虹。

上流重地方用武,貔貅十万屯元戎。

辍从禁近付飞挽,木牛流马惭无功。

国家敦睦急先务,改授欲使归磨砻。

舍烦就简惬雅志,祗恐漕运难追踪。

闽山中夏荔枝熟,火齐磊落堆盘红。

凭空跨壑千佛寺,金碧照耀烟霞中。

登临多暇饫珍品,岂比朱墨相填丛。

帝心简在方仄席,锋车迅召行登庸。

嗟予忧志苦多病,齿摇发脱真衰翁。

误恩分阃愧无补,岂有惠泽渐兵农。

乞身屡矣未蒙可,坐使泽雉愁樊笼。

送君南浦惨长别,此心已逐归飞鸿。

会当柴车返故隐,幅巾杖屦长相从。

(0)

再和赵正之都运观水战三首·其二

使节来从河水滨,天心图旧慰斯人。

肃将宸指蠲民瘼,力挽恩波活辙鳞。

北伐正须猷克壮,中兴方与物为春。

外台岂久留英躅,伫见观光利用宾。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