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荅崔法曹赋四雪》
《荅崔法曹赋四雪》全文
唐 / 戴叔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楚僧蹑雪来招隐,先访高人积雪中。

已别剡溪逢雪去,雪山修道与师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高人(gāo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技能上有很高造诣的人。

积雪(jī xuě)的意思:指积聚的雪,比喻长时间积累的事物。

剡溪(shàn xī)的意思:指水流湍急,声势浩大。

修道(xiū dào)的意思:修行佛教、道教或其他宗教的方法和方式,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

雪山(xuě shān)的意思:指高山上积雪覆盖的景象,也用来比喻高耸入云的山峰。

招隐(zhāo yǐn)的意思:招揽隐士的意思,比喻吸引有才能但不愿显露的人。

翻译
一位楚地的僧人踏着雪来找寻隐士,首先探访在积雪中的高人。
他已经告别剡溪,这次又遇到下雪,他选择雪山修行,与导师的道路相同。
注释
楚僧:楚地的僧人,可能指来自楚国或南方地区的僧侣。
蹑雪:踏雪,形容在雪地上行走。
招隐:寻找隐士,邀请隐居的人出山。
积雪中:指积雪覆盖的地方,可能暗示环境清幽。
剡溪:古代地名,在今浙江嵊州,以风景优美著称。
雪山修道:在雪山中修行,可能指佛教或其他宗教的隐居生活。
师同:与导师有同样的道路或理念,表示追随和认同。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雪景和隐逸生活的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深。诗人通过对雪中高士的寻访,展现了自己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楚僧蹑雪来招隐”一句,以楚僧的形象引出全诗的主题,既有对远古仙人的神秘想象,也映射出诗人自身的隐逸情怀。这里的“招隐”,不仅是对外界的邀请,更是内心世界的一种召唤。

“先访高人积雪中”则具体化了这种向往,诗人希望在大自然的包围中寻找到那些精神上的导师或知己。这里的“积雪”,既指自然之景,也象征着时间的沉淀和智慧的积累。

接下来的“已别剡溪逢雪去”表现了诗人的行动,离开了一处溪流,继续前行于雪中。这一句不仅是空间上的移动,更是在精神上的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与超越。

最后,“雪山修道与师同”则是对这种探索最终达到的境界——与自然、与师傅共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心灵的平静和满足。这里的“修道”,不仅指修行之道,也包含了诗人内心世界的自我修正和提升。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智慧和精神自由的追求,是一篇具有深远意境和高洁情怀的佳作。

作者介绍
戴叔伦

戴叔伦
朝代:唐   字:幼公(一作次公)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生辰:732—789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猜你喜欢

闻雁

只道霜应落,宁知雁已飞。

寒空千响咽,独夜一灯微。

到我门前水,逢人月下机。

莫因无字去,须得有书归。

(0)

支离四首·其二

爱菊嫌篱破,编篱护菊来。

前年新种树,一半老成材。

何处海潮汐,有车雷往回。

闭门甘寂寞,怀古一登台。

(0)

杂诗四首·其二

终日营华服,服成人已老。

终日营大田,田多生细草。

何为世间人,力与天争巧。

长安尘满城,炎天日杲杲。

何不典清酒,莫自使枯稿。

(0)

杂诗四首·其一

汲井下银瓶,起瓶月上手。

泻水入银杯,举杯月亦有。

纳之心与肠,足可转八九。

八九转无端,扪之清且寒。

谁谓心肠中,不能如井宽?

(0)

惜分飞.惜别

帘卷东风寒月小。吹落残红多少。露湿三更草。

梦魂惊断渔阳道。重剔银灯天又晓。

对镜愁蛾难扫。莫恨云山渺。声声杜宇催归早。

(0)

秀华续咏·其六郑旦

芙蓉隔水映莲枝,同负倾城绝代姿。

一样玉颜恩宠异,寒山空建爱姬词。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