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马临清漳,漳水咽不流。
月余大蕃息,惜哉时已遒。
蕃息(fān xī)的意思:指事物的发展或势力的扩大逐渐兴盛起来。
长楸(cháng qiū)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不受贪欲、诱惑的影响。
出长(chū chá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的发展、壮大。
雕锼(diāo sōu)的意思:形容文章、字句等精细而繁复。
豆莝(dòu cuò)的意思:比喻言辞尖刻,毫不客气。
戈鋋(gē chán)的意思:形容勇猛有力,战斗力强。
狐兔(hú tù)的意思:指狡猾的狐狸和胆小的兔子,用来形容心机深沉、狡诈狡猾的人。
两河(liǎng hé)的意思:指两个河流相互交错、纵横交错的地区。
猎骑(liè qí)的意思:指追捕敌人、追求敌人的骑兵部队。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秣马(mò mǎ)的意思:指给马匹喂食,比喻给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质条件。
奈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法逃避的局面或境遇。
十日(shí rì)的意思:指时间很短暂,只有短短的十天。
王程(wáng chéng)的意思:指事情或计划的进展和结果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比喻事情已经进行到了最后一步。
五日(wǔ rì)的意思:指时间短暂,只有五天。
淹留(yān liú)的意思:被水淹没而留下来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这首清代诗人王又旦的《古从军词和马云翎(其三)》描绘了一幅边塞行军图景。首句“秣马临清漳”展现了士兵们在清澈的漳河边喂马准备出发的场景,气氛凝重而紧张。接着,“漳水咽不流”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河水似乎也为即将来临的战争而悲鸣。
“两河多绿草”暗示了环境的荒凉与生机,然而“王程尚悠悠”则揭示了征程的漫长和未知。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士兵们长时间辛苦劳作,对饲料的精细挑选和武器的精心维护,反映出他们对战争的严肃态度和对生存的执着。
“月余大蕃息”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军队规模有所扩大,但“惜哉时已遒”又透露出时间紧迫,战争的脚步逼近。随后的“戈鋋明落日,猎骑出长楸”描绘了夕阳下士兵们装备整齐,准备狩猎般出击的壮观画面。
最后两句“淹留将奈何,空与狐兔仇”表达了诗人对士兵们滞留于此,无法避免与野兽为敌的无奈,也隐含着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古代士兵们的艰辛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