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兜鍪(dōu móu)的意思:形容人们争斗或战斗时头盔相撞的声音,也用来比喻争斗或激烈竞争的情况。
高秋(gāo qiū)的意思:指秋天的季节非常美好,天空高远而明朗,气候宜人。
几宜(jǐ yí)的意思:几乎适宜,差不多合适
贾人(gǔ rén)的意思:指虚伪、狡诈的人。
六月(liù yuè)的意思:形容天气异常寒冷,与季节不符。
儒冠(rú guān)的意思:指儒家学者的帽子,引申为指儒家士人的身份和学问。
俗士(sú shì)的意思:指平凡、庸俗的人。
所至(suǒ zhì)的意思:所到之处;无论何处。
晏安(yàn ān)的意思:平安、安稳
折冲(zhé chōng)的意思: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冒着危险、费力气,不顾困难和牺牲。
知几(zhī jī)的意思:知道多少。
自疏(zì shū)的意思:自己疏远自己,主动与人疏远。
奏功(zòu gōng)的意思:指某个行动或努力取得了成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俎豆(zǔ dòu)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时摆放在祭坛上的肉食和豆子,比喻人们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争斗。
-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张扩所作,名为《奉和朱新仲祠部六月晦日省宿用白乐天诗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十字为韵(其八)》。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对古代儒家精神与世俗观念的深刻思考。
首句“俎豆能折冲,儒冠或兜鍪”以“俎豆”象征儒家礼仪之严谨,却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决定性作用;“儒冠”则代表儒家学者,虽外表看似平凡,但内心坚韧如盔甲(“兜鍪”),暗示儒家学者在面对社会挑战时,能够挺身而出,不畏艰难。这种对比强调了儒家精神的内在力量及其在现实中的重要性。
接着,“六月早奏功,岂待防高秋”进一步阐述了儒家学者的远见卓识。即使在炎热的六月,他们就能预见并着手解决可能的问题,无需等到秋高气爽之时才行动。这不仅体现了他们的前瞻性,也暗示了儒家思想在解决问题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俗士怀晏安,所至贾人留”则揭示了社会上普通人的安于现状、缺乏远见,以及商人(贾人)的逐利行为。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儒家学者追求道德理想和社会责任的赞赏,以及对世俗观念的批判。
最后,“襆被应自疏,未知几宜休”以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旅行者携带的简单行囊(襆被),暗示了儒家学者在追求真理和道德时的简朴生活态度。同时,提出的问题“未知几宜休”,则引人深思,意味着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何时是适当的休息或停止,是一个需要智慧判断的问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儒家精神与世俗观念的对比,表达了对儒家学者高尚品质的赞美,以及对社会普遍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道德理想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王司法雨中二首
绝怜法曹三尺啄,不辩太仓五升米。
胡奴走送今寂然,公路如何令至此。
春花秋月千首诗,一字不曾堪疗饥。
黄独已空鑱底用,玉徽冻脱琴为灰。
穷鬼偏随天下士,再结柳车君但试。
不应满腹贮六奇,岂有逐贫无一计。
诗中哀怨海样深,青灯搔首夜沉沉。
一尊往慰风雨晚,莫管带围宽一眼。
和吴盐丞雪中湖上访梅四首
七字全胜五字城,清於庾信及锺嵘。
君诗妙绝端何似,不似梅花似麽生。
和周仲容春日二律句
饥民日夜去,也有不荒田。
旧雨仍新雨,今年胜去年。
未嫌诗得瘦,只苦茗妨眠。
花气薰人醉,来从若个边。
和周仲容春日二绝句
春半花全退,诗人尚道迟。
惟应读书苦,声调作吾伊。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