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拟 咏 展 观 太 上 皇 帝 御 书 宋 /袁 说 友 龙 颜 只 肃 阅 尧 章 ,宝 轴 神 毫 赫 有 光 。八 法 心 传 齐 帝 学 ,万 年 奎 画 与 天 长 。袭 藏 肯 比 唐 三 杰 ,墨 妙 尤 卑 晋 二 王 。舜 治 方 隆 定 于 一 ,区 区 发 问 陋 梁 襄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八法(bā fǎ)的意思:八种方法或手段
宝轴(bǎo zhóu)的意思:宝轴是一个成语,形容文章或书籍的内容极其精彩,值得珍藏。
帝学(dì xué)的意思:帝学是指帝王的学问,也指封建王朝中君主的学问。
二王(èr wáng)的意思:指两位有相同或相似能力的人,常用来比喻两个人的才华、能力等相当。
发问(fā wèn)的意思:提出问题或询问意见
奎画(kuí huà)的意思:形容绘画技艺高超,画得非常精细。
龙颜(lóng yán)的意思:指皇帝的威严和尊严。
墨妙(mò miào)的意思:形容文笔或书法极其优美、精妙。
区区(qū qū)的意思:微小、不起眼的样子
三杰(sān jié)的意思:指三位杰出的人物,通常指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时期表现出色的三个人。
万年(wàn nián)的意思:长时间,永远。
袭藏(xí cáng)的意思:偷袭或突然袭击藏身之处
心传(xīn chuán)的意思:心灵相通,心意相传
与天(yǔ tiān)的意思:与天指与天地自然相通、与天和谐共处。
祗肃(zhī sù)的意思:指对人或事物尊敬、恭敬而严肃。
治方(zhì fāng)的意思:指治理事物的方法或办法。
- 注释
- 龙颜:皇帝的面容,此处指帝王。
肃:庄重。
尧章:古代典籍,象征智慧和文化。
宝轴:珍贵的画卷轴。
八法:书法中的基本笔画法则。
齐帝学:齐朝皇帝的书法艺术。
奎画:指杰出的书法。
天长:形容时间长久,永恒。
唐三杰:唐代三位著名的书法家。
晋二王:晋代的两位著名书法家。
舜治:舜帝的治理时期。
隆定:兴盛、稳固。
区区:谦辞,表示自己微不足道。
发问:提问,此处指作者的疑问。
陋梁襄:梁襄,梁武帝的儿子,以其见识浅陋著称。
- 翻译
- 皇帝庄重地审阅着古老的典籍,珍贵的书卷上神妙的笔触闪闪发光。
书法八法的精神传承自齐帝的学识,万年的书法艺术如同天空般永恒。
这些作品的技艺不亚于唐代的三位大师,甚至在墨色和技巧上超越了晋代的两位名家。
在舜帝治理国家达到鼎盛时期,我这小小的提问显得浅薄,如同梁襄的见识一般微不足道。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说友对太上皇帝御书的赞美之作。首句“龙颜祗肃阅尧章”描绘了皇帝观看书法时的庄重和神圣,犹如古代贤君尧的风范。接下来,“宝轴神毫赫有光”强调了御书的珍贵和光彩夺目,展现出其艺术魅力。
“八法心传齐帝学”暗指皇帝深得书法真谛,传承了古代帝王的书法技艺,而“万年奎画与天长”则表达了对这幅作品永恒价值的赞誉,认为它将与天地同寿。
“袭藏肯比唐三杰”将皇帝的书法技艺与唐代三位杰出书法家(如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相提并论,显示其卓越水平。“墨妙尤卑晋二王”进一步提升评价,将皇帝的书法技艺与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并论,赞美其高超。
最后两句“舜治方隆定于一,区区发问陋梁襄”以舜帝的盛世比喻皇帝的统治,表明在这样的盛世下,即使是微小的书法评述也显得浅薄,暗含对皇帝书法成就的崇高敬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高度赞扬了太上皇帝的书法技艺和其在文化领域的深远影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