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随社老看碑去,风送邻僧供茗还。
无石似龙还画葛,有崖如玉合书颜。
更烦题我新精舍,脩竹千竿屋数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与想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
首句“病不登山梦到山”,以“病”字开篇,暗示诗人身体不适,却在梦中渴望登临高山,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接下来,“也知高兴在松关”一句,点明了诗人的精神愉悦并非来自肉体的活动,而是在于心灵的自由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云随社老看碑去,风送邻僧供茗还。”这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云、风、社老(可能指山中的老人)和邻僧赋予情感,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云随着老者一同观赏碑文,风则为邻近的僧侣送来茶饮,体现了山中生活的闲适与自然之美。
“无石似龙还画葛,有崖如玉合书颜。”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景物的奇特与美丽,石头仿佛活灵活现的龙,崖壁如同温润的玉石,与人脸相映成趣,展现出山中景致的独特魅力。
最后,“更烦题我新精舍,脩竹千竿屋数间。”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山中建造一间精舍,周围环绕着千竿修竹,不仅寄托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追求隐逸生活的心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憧憬,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此心难与俗人言,终日深居养浩然。
学到苦时方见道,数当厄处不由天。
烟霞约客成三友,风雨忧时及四边。
珍重故人相劳苦,器之元与铁同坚。